與高危險妊娠保持距離 生育年齡是關鍵

記者: 健康醫療網
社會新聞 | | 觀看數:0
與高危險妊娠保持距離 生育年齡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俗諺「生得過麻油香,生不過四塊板」,藉以描述女性若生產順利,就能在坐月子時喝燒酒雞調養身體,但若生產過程不順利,則以四塊板形容棺材,比喻可能有死亡的風險;字句皆凸顯出女性懷孕生產潛藏著許多不可預期的風險。而隨著現代人生育年齡延後,出現高危險妊娠的風險也更跟著愈來愈高!

高危險妊娠風險大 太晚生育是主因

國泰醫院婦產科專任主治醫師張美玲表示,高危險妊娠係指孕婦在懷孕期間,因來自母體本身或在孕期中存在危及母胎健康、生命安全的任何情況,進而增加母體或胎兒之生產風險,常見的高危險妊娠包括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早產、胎兒生長遲緩、前置胎盤、多胞胎等。

張美玲醫師指出,除太晚生育的高齡產婦是主因外,其他像是青少女懷孕、體重過輕或過胖、媽媽本身有慢性病或遺傳性疾病,以及有不良生活習慣,如抽菸或酗酒者,都將使孕媽咪暴露在增加罹患高危險妊娠的風險。

剖腹產非唯一選項 生產方式視適應症狀處置 

而被診斷為高危險妊娠的準媽媽,就只能選擇剖腹生產嗎?張美玲醫師說,高危險妊娠孕婦相較於一般孕婦,其潛在的懷孕和生產相關風險雖較高,但高危險妊娠並不一定符合健保署所規範的剖腹產適應症,因此仍必須依照每個孕婦的疾病種類、症狀,做出最適切且相對應的處置並依照規範決定其生產方式。

避免高危險妊娠 從懷孕前開始做準備

張美玲醫師提到,高危險妊娠每一種症狀對胎兒與母體的潛在風險影響程度不一,如常見的妊娠高血壓,其可能會造成胎兒體重過輕、羊水不足、早產、缺氧、胎盤早剝等;而妊娠糖尿病則相反,可能使胎兒體重過重、羊水過多、肩難產、缺氧;若待產時併發產程過長或胎兒窘迫,則建議改行剖腹產;要預防高危險妊娠之發生,從懷孕前即開始做準備:如孕前已患有慢性疾病者,包括代謝症候群、甲狀腺功能異常、自體免疫疾病、氣喘、貧血等,應盡力控制在穩定狀態再計劃懷孕;如有重大疾病者,則應先徵求專科醫師同意;如很久没有接受健康檢查者,可考慮在孕前安排一次,以了解有否須要治療之疾病;並在孕前至少三個月及孕期首三個月,補充適量的葉酸,有助胎兒發育;如有體重過輕或過胖者,應先控制體重在理想範圍内(BMI 18-24);戒掉不良生活習慣,注意孕期營養素攝取。

拒成慢性病患者 產後追蹤是關鍵

張美玲醫師提醒,在孕期發生之疾病,不同症狀的表現差異相當大,因此必須透過懷孕前的個人疾病史、懷孕時的定期產檢,施以體重、血壓、尿液、血液、超音波、胎兒監視器等測量及檢查,加上配合醫囑及衛教,才能盡早發現問題,以獲得適當控制,降低所有可能產生的風險。而高危險妊娠若跟代謝相關的孕媽咪,其日後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發生機會高於一般人,因此產後務必持續定期追蹤,並加以自我飲食及生活型態管理,才能避免日後成為慢性病患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49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8-10-15 09:20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