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陳木村
搭乘計程車時,你會聽到大多數是滿腹抱怨不景氣、不滿政策、批評政治與無奈等負能量的司機,一路上都是如此抱怨到你下車為止。此時如果你跟司機是反向思考與能量時,你會受到負能量司機的高分貝反駁、怒目相視或沉默以對等待遇。但是如果你跟這位司機有著相同想法時,那保證你們將會更加臭味相投地抱怨不完,最後當你下車後,這股負能量仍然還是會繼續存在你們個人身上。
反之如果你聽到滿是知足、自在、歡喜與正能量的司機,此時如果你跟司機是相同正向思考與能量時,你們將會更加滿心歡喜,甚而下車之後你還會想再跟其他人分享這趟滿心歡喜的經驗能量。如果大家都能如此歡喜心態的話,那這個社會就會呈現一股有景氣、歡樂、和諧的氣氛。
可以想像這種能量對整個生態或社會現象影響是何等大呢!因此就這種思考與能量來看,正能量可以在不景氣中帶動社會經濟更景氣,反之負能量只會消化社會景氣。雖然也有一些公部門一再努力要求企業加薪、加碼投資等,但無論如何都只是在解決現象的問題,卻忽略了問題本身存在的關鍵。縱使企業加薪滿足員工期待,但如果員工的內心仍然還是不景氣、心態沒改變的話,終究還是無法提高生產力,無法提高生產力企業就無法獲利,企業無法獲利就難以再持續經營下去,最後員工也只能再回歸家庭或待業,如此循環便會造成大家的誤解環境與景氣很不好。
其實我們再往一些公共場所探索時,你會發現到處人潮滿滿的夜市、小吃街、大賣場拍賣的搶購人潮、滿是搭捷運的人潮、熱門景點是到處交通塞車、連續假期高速公路的車潮、以及年假出國觀光旅遊的人潮等,根本都看不出環境不景氣的現象。雖然有些夜市、賣場等人潮陸續在退化中,甚而是結束營業,但這些都是跟現場大多數業者經營心態有關,因為業者如果缺乏道德、創新與眼光,那產業會沒落與不景氣那也是正常的。
因此我們所謂的環境不景氣應該不是大環境因素,而是跟個人內在心態有關。也就是說景氣很好時還是會有人經營不善而結束營業,也有人失業或待業,但景氣很不好時也是會有人經營得更有發展,也有的人是非常忙碌,要如何解釋或判定,關鍵還是要回歸於我們內在的意識激發與正向思維。
一個缺乏景氣的環境,如果秉持內在潛能與創意,根據當下的環境、趨勢與需求等,可以激發出一個新契機,有了新契機後就會有創造產業的機會,不論是有形制或是無形的產業,有了產業之後就會有後續的配套措施需求如:製成、管理或行銷等。整個過程在如此具潛能、創意與執行之下當然就會再造就經濟景氣現象。
如此概念來反向思考時,當然就會被各種有意假象、抱怨、失意或各種負能量所影響或誤導,當然所呈現的環境與氣氛就會瀰漫著一股不景氣的環境。所謂亂世出英雄不就是如此嗎,正當大家對這個世局不滿、抱怨或忙亂時,總是會有一股新興力量出來挽救這個局勢,環境經濟不景氣不也是如此道理嗎。
圖:夜市每到傍晚依舊是人潮滿滿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