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的阿嬌奶奶患有梗塞型腦中風、心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腎衰竭及糖尿病,其病況在近兩年內起起伏伏,醫療團隊向家屬解釋其疾病已經是不可逆的狀況,家屬同意讓阿嬌奶奶接受居家安寧照護,最後在家屬陪伴下於家中平靜地過逝。在居家團隊照顧的這段時間,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及心理師透過與主要照顧者溝通,討論末期病人在照顧上會面臨什麼問題,包括喘、水腫、消化不好、疼痛…等症狀,讓家屬有心理建設面對親人的死亡,學習「死亡識能」中重要且寶貴的一環。
妥善面對死亡 讓末期病人善終
什麼是「死亡識能」?台北市立聯醫陽明院區家庭醫學科沈怡伶主治醫師解釋,相較於比較為人所知的「健康識能」指的是個人獲得、處理以及了解基本健康資訊以及服務,依此進行健康決策的能力;「死亡識能」的概念雷同,只不過是將執行的場域擴展至生命的末期,指的是一種執行的智慧,獲取、理解及使用「末期及瀕死照護」相關資訊時的知識與能力。比起「健康識能」強調的是賦能予病人方,應用在就醫及健康促進行為、慢性病照護上的醫病溝通,「死亡識能」比較著重在透過經驗式的學習累積能量。
死亡識能四大面向 喚醒在宅善終議題
沈怡伶主治醫師指出,死亡識能有四大面向,包括如下:
1.有一定的死亡相關知識:這不僅僅只是醫學上的瀕死症狀,也包括死亡後的身後事準備,以及在面臨醫療極限下的決策。
2.技巧:除了指醫療團隊照護臨終病人的能力外,還包含家屬共同的參與,並爭取其他親友的支持等社會溝通能力。
3.經驗式學習:每個人從小至大一定有參與死亡的經驗,甚至照顧過臨終親人或病人,透過實際參與跟經驗的累積學習生命教育。
4.社會行動:有了參與及陪伴臨終病人的經驗,就有可能成為家族中,甚至社區中提供或傳播生死智慧的關鍵人物與寶貴資源。
沈怡伶說,華人世界講求善終,但因過度便捷的醫療資源造成過多的無效醫療,使得老祖先在宅善終及瀕死照護的相關知識被遺忘了,期待透過各個層面的方式來喚醒民眾對於生死議題的重視。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54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