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您是否有好好關心爸爸的身心健康呢?據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顯示,男性在認知自己的身心狀態的能力,比起女性更為遲鈍,他們較無法體認自己已得到精神疾病、且無法完整表達其內心感受;根據衛福部資料也顯示,男性精神科就診率不到1成,而2017年死因統計也發現,男性自殺率66%,明顯高於女性34%。此外,在一篇2016年12月出版於《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更指出,單親父親的健康狀況較差。
低收入以及失業 易使單親爸身心健康差
該研究為加拿大學者從《加拿大社區健康調查(2001–2013)》的資料中,選取1,058名單親父親、20,692名有伴侶的父親,以及5,725位單親母親的資訊,透過分析,調整社會人口、壓力源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後,比較各組身心及健康狀況。研究發現,單親父親和母親在自評健康上感到「不良/還好」的機率,分別為11.6%和12.5%;心理健康上則為6.2%和8.4%。這些機率在經過多變數調整後改變不大,但調整社會人口因素後,單親父親在自評身體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上,比有伴侶的父親呈現較高「不良/還好」的機率。然而,這些差異在考慮了壓力源,包括:低收入以及失業之後即不具顯著意義;結果顯示,相較於有伴侶的父親,單親父親在自評健康和心理健康上,與單親母親一樣呈現較差的狀態。
單親爸不擅紓壓 社會伸出援手助減身心不良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邱弘毅說明,經濟弱勢的單親父親,相對於單親母親,因較不善於人際互動與紓壓,因此有較高比例呈現較差的身心狀況。他建議,社會對單親父親或母親均應給予協助,除了維持其一定的經濟收入,也要協助他們提升在心理衛生調適的能力,以減低造成單親父母身心狀況不良的風險。
避免沉溺不悅情境 與孩子多相處生活更有力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強調,單親爸爸其實與單親媽媽是一樣的,並不會更處於劣勢,建議親友可以協助其簡單家務的處理、分擔托育照顧時間,甚至成為其傾訴的對象;同時,單親爸爸們也應讓孩子瞭解家裡不再是爸爸媽媽共同照顧,隨著年齡增長,孩子會看到爸爸的付出並願意分擔。
葉雅馨主任呼籲,單親爸爸們在顧家、顧孩子的同時,要先把自己照顧好,特別是自己的壓力及情緒的檢視,而且無論自己多忙,一定要安排與孩子互動的時間,每天短短十分鐘或半小時都好,促進彼此關係都將讓生活更有動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12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