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現在通訊系統普及,放眼望去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網路、電玩的使用率高。世界衛生組織今年初在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當中,加入電玩成癮,使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當出現無法控制的打電玩,重影響家庭、工作及生活作息,可能就罹患了電玩成癮症,但這相關行為需要持續至少12個月才能確診。
成癮分為物質或行為成癮 中樞神經失調造成
衛福部南投醫院身心科醫師陳恆生表示,成癮乃行為已知可能造成不良後果的情形下,仍然被持續重複,為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該行為可能最初為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造成,但這些行為也可以反過來造成神經功能受損,而近一步惡性循環。
成癮又可粗略分成物質或行為成癮。社會所關注且需醫療積極介入的指物質成癮,如吸毒、酗酒,酒癮與毒癮容易造成生理疾病或家庭負擔;而行為方面的成癮(如賭癮、網癮)雖然和物質無關,但容易忽略其造成的影響,甚至民眾也尚未有足夠認知,未即時就醫而錯過治療時機。
成癮常共病一些精神疾病 如強迫症、社交焦慮症
陳恆生醫師表示,成癮很少源於單一原因,甚至常共病一些精神疾病,如強迫症、社交焦慮症、憂鬱症、酒精依賴、精神分裂症、適應障礙、衝動控制疾患、人格障礙症、注意力缺陷及過動疾患等。在關注成癮的同時,也務必檢視是否有上述的共病。
2016年有一針對全台灣中小學生的研究顯示,電玩成癮的人易有憂鬱、人際問題、過度敏感、被迫害意念及敵意的增加等5大問題。另一項韓國的研究則顯示,這些電玩成癮青少年的額葉邊緣系統,會產生類似精神疾病的障礙。陳恆生醫師提醒,成癮越嚴重,認知和行為控制能力越差。家中孩童如有電玩成癮現象,家長及學校一定要盡早察覺和介入,並向專業醫師求助,否則恐對身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