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ZERA (首頁圖片取自:東森新聞 CH51Youtube)
一紙褒揚令近日在台灣引發輿論熱議,因為兩位藝文界泰斗級的余光中和李敖先後辭世,政客用褒揚令的差別待遇來顯示高層的好惡。李敖辭世,蔡英文發表聲明,肯定李敖是個「勇於挑戰體制,對抗權威的作家,對權力者不假辭色,犀利的文筆特異的言行,都讓同時代的年輕人佩服。」文化局立刻報請總統府頒發褒揚令,但是家屬稱李敖一生率性而為,婉拒這一紙褒揚令。李敖的後事已經完成,從此歸隱山林,與清風明月為伍,結束他笑傲江湖的一生,留下無數的巨作,足供後世藉著他的文字與他心靈對話交流,李敖特立獨行的風骨,媚俗的褒揚令是玷汙他了。
文壇不少人為余光中等不到這紙褒揚令不平,過去所有得過文藝獎章的得主身後都得到總統府的褒揚令,唯獨余光中沒有。余光中的影響力及於兩岸三地,他的輝煌紀錄無仍能出其右,包括台灣的國、高中課本8個版本收錄他的詩文,10次的學測和指考有他的詩文入題,作品也屢次入選大陸的教科書,他在新詩、散文、評論、翻譯、民歌等方面的影響力無遠弗屆,很少人可以超越。
1977年他寫《狼來了》被捲入鄉土文學論戰,即便後來他澄清他並不反對鄉土文學,他反對的是左翼階級鬥爭的思想,反對的是工農兵文學,但是從此他被綠營人士貼上政治不正確的標籤。民進黨立委段宜康說,文化部要報請總統褒揚李敖很荒謬,因為李敖「不斷公開傷害台灣,傷害中國的民主運動」,但是在綠營的思維中萬惡莫如民進黨立委黃國書說的真確-「李敖至少沒有幫助國家打壓鄉土文學」。一個文人終其一生努力筆耕,留下很多可以歌詠傳世的作品,余光中鄉愁的相關詩作,撫慰了無數漂泊憂傷的遊子心靈,過往的論述碰觸了民進黨的鄉土文學地雷,就此被判政治的死刑,至死不渝。用政黨的立場和眼光來評定文人的價值,既不客觀且是對文學的汙蔑。用獨漏褒揚令來蓋棺論定貶抑文人,地下有知的余光中是鞭屍式的撻伐,但是絕對無法貶抑余光中在文壇的地位和影響力,他的文字依然說話,精神風範依然長存。
去年民進黨傾全力要實踐去中化,降低文言文比例是一場文化的浩劫,那是余光中生前的幾個月,拖著老邁的身軀,聲嘶力竭疾呼文言文的重要,三復斯言的強調,文言文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載體,是老祖宗幾千年思想、看法和結晶,絕不可丟棄,否則我們就成為沒有記憶的民族。余光中和中研院的院士、作家、學者都出面反對,但是那幾萬人的連署被執政當局棄之如敝屣,在教育部的主導下,文言文的比例降低了。如果要問余光中在乎的是什麼,絕對不是蔡英文那一紙褒揚令,而是希望蔡英文能夠了解文言文在中華文化的重要性,共同捍衛課綱被修改,但是余光中生前等到是令人心痛的結果,文言文比例降了。
余光中曾經自剖心境表示,寫那篇引起鄉土文學論戰的文章初衷,是因為不認同文革時期中共對於文學及文化的迫害,後來天安門事件,余光中集合港台詩人創作《我的心在天安門的追念詩選》,中國大陸並未因此打壓他,不管生前死後中國大陸對他的肯定、褒揚有加,他的死訊一傳出,一個小時微博湧入70萬人哀悼搜尋,中國官媒也發表「巨匠殞落」的讚譽。
余光中的啟示就是大凡風骨嶙峋,不削被當道用褒揚令來凌辱的騷人墨客,不妨生前立下辭謝褒揚令的遺囑,或可留下尊嚴,免得死後還要被政客用自認為可以光宗耀祖、無上恩寵的褒揚令作為工具來羞辱。
延伸閱讀: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