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方向感 恐是「大腦迷航症候群」惹禍

記者: 健康醫療網
社會新聞 | | 觀看數:0
失去方向感 恐是「大腦迷航症候群」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48歲的小廖(化名)是位大貨車司機,長期往返北高兩地送貨,工作時數長,忙起來連吃飯都在車上解決。偶爾精神不濟時,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經常腦中突然一片空白,造成多次下錯交流道,他都以為是年紀大記憶力衰退。上個月開車送貨時,一下交流道竟然完全失去方向,明明是熟悉的送貨路線,居然大腦出現關機而迷路,讓他內心深感不安。在老婆的陪同下就醫找精神科醫師檢查,經問診及進行多項儀器檢測後,評估是長期大腦過度疲勞,加上精神壓力大,罹患了「大腦迷航症候群」。

腦神經細胞受損 恐造成交通事故頻傳

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許多人對身體疲勞與大腦疲勞難以分辨,以為睡覺、休息就可以改善疲勞症狀,卻忽略大腦也會疲勞。小廖因長期工作時間過長、生活壓力大,造成大腦出現疲勞,加上經常行駛於單調、重複景色的高速公路上,會加重腦部疲勞感,若沒有持續紓解腦部疲勞現象,長期就會損害到腦內海馬迴的位置細胞以及內嗅皮質的網格細胞,影響方向感。

根據研究顯示,位置細胞的功能是將新的環境及位置在腦中進行描繪,並將之儲存在記憶中,而網格細胞則是協助大腦在陌生環境中分辨方位,進一步評估自身在環境中的位置,並產生一套心智地圖,就好像啟動電腦導航系統,自動找出接下來要前往的行進路線。當這兩個細胞遭受到干擾,或是長期疲勞而降低運作功能時,就會導致大腦對於環境路徑、方向、空間感的記憶喪失,若在開車行進時,輕則迷路找不到方向,嚴重可能因為應變不及引發嚴重的交通意外。

消除腦疲勞症狀 良好習慣養成最重要

楊聰財醫師說明,注意力無法集中、常常有氣無力,或情緒常出現煩躁不安等現象,可能是大腦開始出現疲勞的症狀,應提高警覺並調整生活作息。建議每天至少6至8小時睡眠時間、多攝取深海魚油DHA或食用富含色胺酸的香蕉、黃豆等製品來保養大腦,並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遵循333模式,也就是每週運動3次、每次至少30分鐘、心跳每分鐘至少130下,每天也提醒自己常保持微笑,提升正面能量,就能有效改善腦疲勞症狀。若是調整生活後仍無有效改善腦疲勞,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71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8-02-05 09:30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