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劇場91》錯誤面面觀:致成長中的孩子

地方新聞 | | 觀看數:0
《人間劇場91》錯誤面面觀:致成長中的孩子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侯剛本  博士

 

正值青少年狂飆期的葳葳,三天兩頭因著或思緒或行為的衝撞,弄得自己與父母師長甚至校園同儕的關係,烏煙瘴氣彆彆扭扭。

 

人非聖賢,熟能無過。尤其是孩子在成長的歷程,本就有從錯誤中探索與學習的權利。只是有些錯誤面臨需要被管教的時候,孩子心理覺得不舒服在所難免。那天,葳葳不耐地回嗆我:為什麼同樣的一件事情,爸爸可以像台錄音機一樣,絮絮叨叨唸個不停?我回他:「因為你所犯的是同樣的錯誤,如果同樣的錯誤,你戰勝了學會了克服了,你覺得爸爸還會繼續嘮嘮叨叨地唸個不停嗎…….」?語畢,若有所思的葳葳,陷入了好一陣沉默的思索。而他當下的反應,卻也觸動了我開始認真地思考:到底「錯誤」在我們的人生中,扮演的是一場什麼樣的生活情節?

 

從我的理解中,「錯誤」大概可以分為六種:首先,第一種錯誤叫做「原罪」;這種錯誤實在很冤枉,因為一出生就有了,不是你想說不要就可以免掉的。論到第二種錯誤,就是「自己犯下的過錯」,這樣的錯又可分為或輕或重有意無心。至於第三種錯則是「別人嫁禍給你(或是你嫁禍給別人)的過錯」,這樣的過錯有的可以防範避免,有些則是意料之外始料未及。至於第四種過錯就有點兒麻煩了,因為它是「自己做錯了但自己卻不知道」,這種錯在《聖經》裡,有一種很靈動的說法,叫做「隱而未現的罪」。通常犯下這種錯誤的人,必須要有一定的敏銳度與自覺性。否則永遠不會發現與認清自己過錯在哪裡。第五種過錯,就是我在責備孩子的「屢犯」,這種錯如果改過來了也就沒事了。可是要是學不會改不了,那麼它就會一直在你的生命魂結中,時不時地跳出來擾你一下亂你幾回,直到學會了不再犯了,才算是取得這個人生的學分。至於最後一種過錯,它叫做「禁忌」,這種錯告訴你,連犯都不能犯,要是不信邪真去以身試法,往往代價都是極度慘烈的。

 

既然做錯,自然也就牽涉到認錯與不認錯的後續。有些錯可以認得很乾脆很坦蕩,有些錯則是認得既不甘心又不情願;而有些錯有些人,說什麼就是抵死不認,也許是因為當事人覺得自己沒有錯,也有可能是基於面子甚至性命攸關,一旦認錯了,後果可能會不堪設想。當然,真要是願意扛錯認錯,後續自然也就會衍生是否需要贖罪的代價。有些錯可輕易原諒,有些錯依照錯誤的嚴重性,相對非得受到輕重不等的挨罵甚至責罰;至於有些錯,則是需要觀察一段時間,才能評估下一步到底是要原諒還是要懲戒。倒是尚有些錯,它的等級是那種不共戴天式的不可原諒。也就是說,如果犯下了這樣的錯,你就準備死定了。

 

千錯萬錯,如果犯錯的是自己家的孩子,說什麼都不能放著不管,因為孩子是自己的骨肉血脈,就算再難教再不聽話再頑強悖逆,說好說歹做父母的本就不可卸責。只是在教育兒女的過程中,真的是要巧用智慧與方法,甚至各種外界的資源(老師、學校、鄰居、友人、專業人士、相關社福機構),才能讓他們得以從不同的錯誤情境中,得到循循善誘的帶領,進而才能在容錯的彈性空間裡,獲得被導正與受造就。因為再怎麼樣,癩痢頭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孩子。再氣再火再怒再怨,都要接納也都要包容。沒辦法,因為父母本是一份雖無給但卻無比神聖的榮耀天職。

 

葳葳是個受教的孩子,只是從小到大比較有個性有主見,所以學習的過程多少也會變得比較慢。但我知道,一旦要是他真學會了,一定是刻在心版上牢牢地記住,就算到老也不偏離。看來,做為他生命中「當然教練」的父親我,在教育陪伴他之前,我得先熟悉與掌握各種錯誤的面面觀,然後再依不同錯誤的輕重,拿出相對的生命成本(時間、耐心、愛心、溝通技巧…….),陪伴他、提醒他、教育他、導正他、幫助他、鼓勵他……

TTA

圖:陪伴孩子成長的歷程,不只是在考驗兒女的造化,更是在同步磨塑父母的耐心與愛心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7-12-06 10:30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