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商業宅與工業宅都發生在大台北

記者: 理財周刊
生活新聞 | | 觀看數:0
為何商業宅與工業宅都發生在大台北

文.莊孟翰

莊孟翰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長久以來,由於住宅區與商業區沒有嚴格的區分與管制,導致大台北地區長期存在商業區、工業區違規當住宅使用,甚至住宅區一樓違規當店面使用等問題愈來愈嚴重。影響所及,不僅都市景觀與居住品質迭遭破壞,一般購屋者更可能因為不了解相關法令規定,而付出不相當的代價。

「行政怠惰」惹禍  商業宅、工業宅氾濫

478092

甚至也有人明知為商業用地,還是買來當住家或兼辦公使用,主要是認為商業區土地較貴,有買到賺到的感覺。殊不知這一波房價飆漲,反而造成住宅房價高過商辦房價,尤其住宅銷售速度更遠超過商辦,導致連南京東路與松江路等主要幹道也都出現這種異常狀況。另外,也有不少人購買工業區住宅,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房價比附近住宅區便宜二、三成。

近年台北市除了違章建築林立,無法有效解決之外,對於商業住宅與工業住宅每經查獲都是數以千計,何以致此?一言以蔽之,都是行政怠惰惹的禍!如非主管機關只管發照不管用途,怎會累積這麼大的數量而仍渾然不知?

這其間當然也與官僚鄉愿以及民代關說脫離不了干係,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無形中就形成了建物外觀老舊窳陋、內部違規使用的無解難題。而更值得關注的是,由此更會衍生日後都市更新一連串不可預知的變數。以上所述,雖然都是既成事實,惟若認真檢討,必然又是國人缺乏守法精神有以致之。

大台北房價高、公設比高  壓縮居住空間

鄰近國家日本對於土地使用分區之管制與建物之嚴格管理,不僅大街道見不到違建,連巷內通道都整理得乾乾淨淨,並且加以美化的作法,頗值得參採。

此一問題如要追溯緣由,必然是大台北地區房價太高,加以公設比普遍超過30%,一般民眾在居住空間不斷壓縮情況下,復又主管機關放任不管,反正人多勢眾,最後總是可以找出「雙贏互利」的解決辦法,最典型的方式便是罰款了事。不過就事論事,如任由此一問題繼續蔓延,政府終須面臨國際城市競爭力的嚴肅檢驗。

目前大台北地區不論是商業區或工業區違規使用均相當氾濫,如僅止於罰款了事,未來違法亂紀行為勢必層出不窮,各級主管機關實宜未雨綢繆,俾免任其蔓延難以收拾,徒然耗費有限的土地資源。

鑽法令漏洞 違規產品層出不窮

此外,目前網路上有出現只要三十萬至八十萬元就能擁有自己的小別墅,亦即買塊便宜的農地,再買個貨櫃屋,不用請建照,就可擁有車位、庭院,還能自己種菜,也許這只是一種廣告噱頭,但卻時有耳聞。

其實這些都是鑽法令漏洞的違規行為,倘若主管機關一再坐視不管,難免類似商業宅、工業宅等違規產品層出不窮,罰不勝罰。

理財周刊892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智慧新農業 醞釀大商機
◎洪寶山發行人語>降稅大趨勢 台灣逆風難行
◎房市觀察>為何商業宅與工業宅都發生在大台北
◎理財我最大>劉博仁醫師:戰勝基因缺陷,「預防」是最好的醫療
◎房地產會客室>國有土地都更分屋滯銷 修法解套有效?
◎飆股鑫天地>iPhone X可望再掀高潮 軟板廠一路旺到明年
◎能量論台股>能量精準命中高點轉折 即將見到A波低點
◎勞動新知>「同工同酬」 倡薪資性別平等
◎期股捷報>台股結構調整 莫驚莫慌莫害怕
◎創業大哉問>南北韓局勢對創業市場是危機還是轉機
◎期權大聯盟>指數三天跌三百多點 多頭是否結束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理財周刊》官方網站;《理財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最後更新時間:2017-09-28 14:34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