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劉先生平日身體健康,無特殊病痛。最近兩個月接送小孩途中,常感到暈眩疲累,需停靠路邊稍作休息後,才能繼續駕駛。檢查才知血紅素只有7.3g/dl,貧血嚴重(正常男性應為13~16 g/dl),透過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與斷層掃描,發現是大腸癌第三期,經手術治療後,目前恢復良好。
初期並無明顯症狀
大腸癌初期並不會有明顯症狀,尤其是右側結腸因管徑寬,大便未成形,一般民眾不易察覺。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陳莊偉醫師表示,以劉先生例子來說,升結腸癌第三期並侵犯到十二指腸,腫瘤所造成的慢性出血,使身體嚴重貧血,因而感到暈眩。
大腸癌高居癌症第一名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民國95年以來,大腸癌發生人數已高居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名,為我國國民最常見的癌症,每年罹患人數約一萬五千多人,約有五千多人因此死亡,是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三位。
與年齡及飲食生活有關
大腸癌主要成因與年齡及飲食生活習慣有關。陳莊偉醫師表示,年齡50歲以上、動物性脂肪攝取過量、肥胖、缺乏運動、抽菸以及家族內有大腸癌病史者,都是大腸癌高危險群,不過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
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率高
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但可以藉由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依據歐美國家經驗,每1~2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33%的大腸癌死亡率。因此,陳莊偉醫師建議,50歲以上民眾應每1~2年接受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每5年至少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若家族有大腸癌病史或家族得癌者,則建議40歲開始每3~5年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檢查年齡提早,以期能提早發現病灶。
良好飲食及運動習慣很重要
除了定期檢查,陳莊偉醫師也提到,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運動與飲食習慣也是減少大腸癌發生的不二法門。陳莊偉醫師建議,平日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及高油脂食物、養成運動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做定期的篩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68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