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允孝】沒有這種工作?那就自己創造吧!

記者: Shopping Design
生活新聞 | | 觀看數:0
【幅允孝】沒有這種工作?那就自己創造吧!

184056

【文字‧攝影=選選研   圖片提供=BACH】

 

書店不只是賣書而已,應該是將聚集在那裡的資訊加以重新包裝,進而產生創意,創造出新的商品。

 

當我們聽到「編輯」,總會直接聯想到書籍雜誌類的出版工作,或是如日劇《重版出來》裡勞苦奔波交際應酬的編輯人員。但「編輯」只有如此狹窄的面貌嗎?還是有其他的定義?《Shopping Design》特別專訪(可能是全世界)首創「書店編輯」、「書架編輯」等身份的幅允孝,聽他親身說明他為「編輯」所下的新註解,以及如何在這個實體書及書店都式微的時代,還能以「書店編輯」的身份開創新的可能。

 

鋼彈比別人少,書永遠比別人多

 

「我的零用錢是分開的喔!小時候每個月有500日圓的零用錢,但買書的錢是另外再給的,而且可以買到飽!」幅允孝笑說自己從小就在充滿書籍的環境下長大,「當時的零用錢若去買一個鋼彈公仔就透支了,也沒有錢再去買點心。唯獨書可自由購買,所以我的童年時光幾乎都跟書本在一起。在愛知縣老家村落的一間小書店,買到店員都認識了!我一次都拿好幾本,也常常開書單向書店訂書,母親月底再去結帳。」雖然自小愛看書,但他並非讀死書的宅男,從小參加游泳隊長達五年,也時常去郊外露營,喜歡在運動中解放自我。「讀書是內向的,若一直讀書反而失去活潑的生命力。而露營、游泳等活動是外向的,一內一外,思考和生活才能平衡。」

 

小學時接觸的多是繪本、漫畫或是自然百科類的刊物,藉由這些書籍,幅允孝開始了解創造力及世界的美妙之處。國中時開始接觸小說,「我很喜歡小說,閱讀小說彷彿讓我進入另一個世界,某種程度來說,小說即是一種生活體驗。」對幅允孝來說,不論是哪種類型的小說,閱讀的感覺都是經由手透過紙張、再由文字傳達,進入大腦後產生如化學般的變化,進而激發各種情緒和興奮感,那是其他任何活動都無法比擬的。

 

突破世俗現狀,才能創新改變

 

大學時期就讀慶應義塾大學法學部政治學系的幅允孝,某次上了近藤幸夫的藝術史概論後即深深為藝術、設計的世界所著迷。此後他把主修科系拋諸腦後,一股腦栽進藝術設計的世界,開始大量接觸當代建築、攝影集等藝術書籍,奠定了日後選書工作的基礎。大學畢業後,幅允孝前往加拿大留學半年,其後以很個人、自由的方式流浪旅行了諸多國家。「這對我很重要。人不能只為了工作而活,我不像一般日本人那樣汲汲營營於工作,我覺得那樣的世界太渺小了。我喜愛讀書,也喜歡和不同的人接觸,對我來說,這樣才能增廣見聞,才能讓自己成長。」

 

1999年幅允孝進入了青山ブックセンター(Aoyama Book Center, 簡稱ABC)六本木分店工作,他向公司提出了在書店內設置藝術設計類書籍的提案,在那個時期,日本幾乎沒有為藝術書設專區的做法,幅允孝的大膽提案也有了奇蹟般的成效。當時六本木已是設計氣息較為濃厚的地區,許多設計藝術界的名人經常在那出沒。而幅允孝此舉也活絡了六本木的設計交流,設計師們開始聚集書店買書聚會,藝術書籍的市場也漸漸地被打開。

 

一切都為了製造更多人與書相遇的機會

 

2002年幅允孝進入石川次郎(曾任《POPEYE》、《BRUTUS》、《GULLIVER》等知名雜誌總編)的JI inc.工作。初期擔任雜誌編輯,也在JI期間因為負責了TSUTAYA TOKYO ROPPONGI的企劃案而開始了「書店編輯」的工作。「當時的日本不但沒有藝術書專區,每間書店也只賣好賣的書,所以不管走到哪裡,賣的書都一樣,很無聊啊!即使有些書店嘗試營造coffee×book這樣彷彿格調高雅的店家,但那都是假的。很多店家甚至會在空間內劃分明顯的界線,『咖啡不能超過此線』這樣孩童般的規定。若不是一個令人感到舒適自在的店家,那就什麼都不會改變。」為了提升TSUTAYA的形象,幅允孝製作了讓人們「為了尋求一種新的生活型態」而來書店的企劃。以設計藝術為主題,成功地延長了客人待在書店的時間,增加了人與書相遇的機會,此外亦帶起了六本木的周邊效應。2003年六本木TSUTAYA開幕後,附近同性質的小書店也在其後五年間大量崛起,形成以TSUTAYA為中心並有許多衛星書店的現象。此企劃案的成功讓幅允孝一夕成名,接連而來的委託案也讓他在2005年設立了自己的公司「BACH」。

 

由「書店編輯」到「書櫃編輯」

 

當時由於網路尚未發達,Amazon在2000年進入日本時,並沒有人認為網路書店會顛覆實體書店市場。「科技越來越發達,每個人網路線越換越粗,資料跑的比誰都快。通常會去書店是因為已決定要買什麼書而去,如今滑鼠一按書就送到的時代,誰還要到書店買書?」日本的書籍市場漸漸因網路書店而面臨前所未有的劇變,去書店的人變少了,書店變得很冷。「從前的書店因為人潮熱絡,『親手拿書』的機會多,這個行為是很有溫度的。但當人們不再到書店拿書,書店就等於失溫了。」

 

因為如此,幅允孝開始思考書的存在方式,「既然人們不來書店,那就把書送到有人去的地方吧。」雖然書店等具規模性的書籍空間減少,但許多(非書籍相關)品牌仍希望在店內設置小型的圖書或雜誌專區,因此幅允孝將「書店編輯」的概念延伸至店家內的「書櫃編輯」。「你不會再認為進到服飾店只能買到服飾,如果客人在逛服飾店的同時,能夠看到Hedi Slimane(知名法國時裝設計師、攝影師兼藝術家)的攝影集,那不就是書和人完美的相遇嗎?」幅允孝始終樂觀地找尋書與人相遇的方法,能引發人拿起書架上的書甚至進而購買,即是「書櫃編輯」的目的。

 

書是思考的燃料

 

「BACH」創立至今已邁入第十ㄧ年,堅持走在這條對世人來說「特別且謎樣的工作」道路上,幅允孝的目標始終明確。「我希望建立起書和現實生活的連結!」總是面帶微笑、語調溫和的幅允孝,帶著強烈意志堅定地說。「對於現實生活來說,書就像個異世界,而我的工作目標就是讓書與現實世界產生連結。書的有趣之處在於雖然它是單方面地提供我們圖文內容和思考方式,卻能與閱讀的人產生共鳴。如果這些內容能讓讀者落實在生活中,比如說因為書中的一句話而改變自己的思考或接下來的行動,那麼書就不只是空想的異世界了。」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6-08-10 18:34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