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投完之後

生活新聞 | | 觀看數:0
票投完之後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魏孫鴻Photo Credit: Elionas2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很有意思,當台灣正進行著一場說是「顏質最高」之罷工行動的同時,英國也以另一種民主手段—公投—來決定自己國家的大方向。當天,LINE、臉書,盡是被捧著的空姐兒們,英國以公投決定之於歐盟去留的大事,相形之下在咱們這兒顯得缺乏關注。

大學上課時,那課還不叫歐盟呢,而是歐洲共同體。歐洲的統合,事實上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議題。20世紀前還不說,單單20世紀上半葉,歐洲就已經打了兩次世界大戰,且其間不過相隔19年。這麼樣一個國與國緊挨著邊兒,宗教、統治者血統複雜糾結的地方,短短五十年內可以鬧騰成這樣,在外頭燒殺擄掠尚嫌不足,大量的殖民地猶覺不夠,還要彼此強凌弱、眾暴寡,殺他個生靈塗炭,弄出一波波的種族滅絕。
160425
而二戰之後,這夥子人也知道沒法兒也不能夠在這樣搞下去了,讓歐洲團結為一的設計,也就不斷地被討論著。可偏偏當時是冷戰方酣、美蘇對峙的時代,在美國、蘇聯各自淫威之下的北約與華約,各自「團結」了一半的歐洲,但為著的還是拼輸贏。而隨著大局的變化,歐洲統合的步伐日漸加速,從50年代的煤鋼共同體、原子能共同體和經濟共同體偏向經濟、民生的合作模式,到了1967年出現了整合這些非政治事務的歐洲共同體,再到1987年7月1日歐洲單一法案生效、1990年6月簽訂「申根條約」,直至1993年11月1日「馬斯垂克條約」生效,歐洲的統合走到了「歐盟」的最終目標,且於1999年以歐元取代了各國的貨幣。不過,在錢的方面,大英帝國可是自外於歐。

國家之間從兵戎相見到議會吵架,歐洲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的作為,是人類政治系統的一大演進,當然也是他們對戰爭的嚴肅反省。但對於各個國家,乃至於個人,歐盟的利弊得失,都有得計較,否則約翰牛也不至於硬得搞這一齣。但,若從大歷史與人類發展的大方向來說,過往的殺伐爭鬥能夠用一個相對理性平和的機制去解決,難道真的不好?且在地球環境劇烈變化的現在,面對巨變,各自為政的模式是不是真的比打破疆界的合作要來得有效,難道不值得深思?

大部分的分析與網路聲音對於英國公投脫歐的結果,這幾天呈現出的是一種詭異。既然成功了,英國應當是舉國歡呼,但許多人,包括一些投票脫歐的,一覺醒來看到經濟指數的反應卻都傻了眼。英國的年輕人,也因此更覺不平,對於這個侷限了自己的未來,甚至是旅遊的方便度的結果甚為不滿。網路更是瀰漫著所謂「懊悔潮」,對於脫歐是否真正好?現在心裡都是大問號;同時英國國會網站已經湧入超過250萬人聯署請願,訴求因為這次公投投票率在75%以下,因此要求舉辦第二次公投。更有意思的是,脫歐大將、本次公投的大贏家、最有機會接任英國首相的前倫敦市長Boris Johnson在勝利之後也表示:「沒有必要倉促展開退出歐盟程序,短期內不會有任何改變。」並說:「我們的子子孫孫還是會以歐洲人身分,擁有美好的未來。」

既然這樣,那英國是在搞笑嗎?更遑論,脫歐也不是這一次的投票就能決定的,你大英帝國有結果,歐盟的規定卻還得經由歐洲議會的歐盟會員國投票同意呢!而一直意欲獨立的蘇格蘭,是留歐派的大本營,六成三的選民投「IN」。那麼,他們會不會趁勢再度要求「脫英」呢?

許多分析也認為,在民粹當道的現在,歐盟是否能熬得過接續下來主要會員國的大選而續存,絕對是嚴厲的考驗。畢竟,面對經濟疲軟、難民湧入、恐攻不斷,人民很容易忘卻歷史只求現在。

在台灣綜觀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其實跟台灣的選戰還真有異曲同工之妙。英國脫歐的意見形塑就是在抹黑歐盟的一切,逢歐必反然後高舉英國是英國人的大旗。利用對於現況不滿階層或族群的情緒,大肆炒作對立與被剝奪感,以鄉村包圍城市的態勢取得勝利。但同樣的,一旦達標,轉彎的動作立刻呈現。因為搞這套的都知道,替選民編造其所未知的未來很容易,但替人民面對其所謂知的未來很困難。既然如此,選票入袋、勝利到手,關於外來大家就依著現在「慢慢來」吧。

人類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的發展,幾乎抵得上其上半葉外加之前萬餘年的總和,而這樣驚人的變化,到了二十一世紀初也得開始修正。物極必反,這是真理。但這樣的變化過程,哪個國家能夠安然面對?這似乎也不是民主機制就能處理完成的大問題。那麼,台灣在這關鍵的二十年內,搞到現在只能以選舉自豪,該怎麼自處於這樣的世道?自己投完票數月,又看看人家投完票後的種種,真是不禁憂心!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6-06-27 17:07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