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育兒(attachment parenting)在媽咪之間掀起一股風潮!其概念是由美國小兒科醫師Dr. William Sears 在 1980年代提出的,主張孩子和一切動物一樣,有他的需求。Sears主張西方父母可以參考東方和非洲等農業或狩獵社會自然的育兒方式,多和寶寶親近,不要刻意訓練寶寶,回應寶寶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和大自然的動物一樣,寶寶會自已依照他自然的速度,逐漸達到穩定和規律。Dr. Sears 提出七個在寶寶初生幾個月的教養方式,所謂的 「親密育兒的7B」,即是基於這樣的主張。
先了解「親密育兒」vs.「百歲育兒」
「親密育兒是順其自然的育兒法」、「親密育兒就是我們傳統的育兒方式啊,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在親密育兒的臉書社團,媽咪們異口同聲的這麼說。的確,親密育兒(attachment parenting)這個近幾年從國外流行過來的育兒方式(或哲學),有一個有趣的歴史,要從一個多世紀以來西方流行的所謂Cry It Out (簡稱CIO)或費伯式睡眠訓練(The Ferber Method) 說起。
CIO或者是費伯法,以及許多不同的「控制哭泣」(controlled crying) 的睡眠訓練法,類似台灣流行的百歲育兒法,其實在十九世紀末的英國就有,在二十世紀中葉,加上當時流行的行為心理學,成為主流的育兒觀念。這些方法背後的想法是:「小寶寶的睡眠和飲食必須遵照一定的規律,而這個規律可以或必須由訓練而來, 訓練的過程是讓小孩哭(或用逐漸拉長回應的時間等所謂「控制哭泣」的方法),直到他學會不再用哭來「達到他的目的」。不管哭泣的長度或大人是否陪伴,百歲育兒方式的核心想法是:經由「消滅哭泣」的訓練來達到規律。
「親密育兒的7B」教養法
Birth Bonding 出生時的母嬰連結:寶寶初生時,就讓寶寶和媽媽有肌膚的接觸,在寶寶初生的幾個月, 也儘量讓媽媽和寶寶親近,不但寶寶會有安全感,其實這樣的接觸也能給初生產且荷爾蒙變化很劇烈的媽媽很大的安慰和滿足。
Breastfeeding 餵母乳:親密育兒很鼓勵媽媽們餵母奶,不但對新生兒和小寶寶來說,母奶是最好的選擇,並且和大自然的哺乳類動物一樣,讓孩子用自已的時間表決定,什麼時候自然喝乳及自然離乳。
Baby Wearing 把小孩揹在身上: 如果我們回頭想想自然界的哺乳動物,其實在寶寶準備好成熟了之後,他會自然獨立而不需要大人,在那之前,寶寶會依附在父母(特別是母親)身上是完全自然的,不只小孩的衣食基本需求還需要大人的照顧,和成年動物日夜貼近在一起,也是保障自已生存,不受其它動物攻擊的生物本能。
Bedding Close to Baby 和小孩睡近一點:其實和寶寶同房、甚至同床睡,是最自然、對孩子最有安全感、有時也是對母奶媽媽最舒服的方式。許多反對者會擔心和孩子同床睡會造成危險。事實上, 只要做好安全措施(比如,棉被枕頭要拿走,大的小孩儘量不要和小的小孩同床),和小孩同睡(不一定同床)更可以減少發生嬰兒猝死的機會。
Belief in the language value of baby’s cry 相信小寶寶的哭是他唯一的語言:親密育兒相信小孩的哭泣是一個語言,應該要去「解讀」它,而不是一味的去壓抑,訓練小孩不可以哭。小寶寶只能用哭泣去表達他可能餓了、冷了、尿布濕了、身體不舒服、太無聊了、想睡覺了、或只是想要媽媽抱一下。
Beware of Baby Trainers 小心訓練小寶寶的方式:Dr. Sears告訴我們,小孩並不是竉物,不管吃、睡或戒尿布,當他們準備好了,自然會事半功倍的,特別是戒尿布這一點, 太多父母急於戒尿布,反而造成孩子的陰影。
Balance 平衡:父母親有自已的需要,小孩也有小孩的需要, 親密不是一味的犧牲照顧者,只看小孩的需求,而是在每一個育兒決定時,考慮這樣做,滿足的是大人的需求?還是小孩的需求? 在兩者中求得平衡。
親密不是放任或溺愛 內在安全的孩子才能真正獨立
親密或者依附, 常常被認為是一種依賴,是不獨立的行為,親密育兒的父母,也常被誤解為是竉小孩、放任。事實上, 內在安全的人, 才能真正的獨立;有健康依附的小孩,也才能走出去,形成其它健康而圓滿的人際關係。親密絕對不是放任或是溺愛,只是,當父母開始轉換身段,從一個高高在上的大人,蹲下來,用小孩的眼光和需求重新看這個世界,親密育兒帶來的,也許不只是回歸傳統,而是一個育兒和文化的大革命呢!(資料來源:親密育兒媽媽&前中央大學英文系副教授謝莉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1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