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撰文:林旻柔 核稿:陳松柏教授
教育M型化嚴重 社經地位高者,子女就讀國立大學比例高
全球化及自由競爭的影響,導致全世界貧富差距愈來愈大;要如何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近期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奇來台談到,教育是最好的方法。然而,在台灣,教育M型化的結果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根據資料顯示,從國中會考到大學指考,不僅學生考試的成績有M型化的趨勢,且家長社經地位愈高的家庭,子女考進國立大學的機率愈高。換句話說,社會財富的M型化,也對教育的M型化有極大的影響。
家庭社經地位與子女就讀國私立學校有何關係?就讀國私立大學的就學貸款比例及校外打工比例如何?ㄧ般民眾認為教育政策是否導致教育的M型化?是否對經濟條件較差的學生有不利的影響?由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醒吾科技大學民調中心,採電話後四碼電腦隨機抽樣的電話訪問方式,調查1,323位就讀大學的在學學生或其家長,其家庭的社經背景及大學就讀情形。調查結果摘述如下:
一、 家庭社經地位愈高者,家中子女就讀國立學校的比例愈高
1、 以家庭的經濟收入或社經地位來區分,中上者佔21.11%,家長職業主要分佈於自行開業、民營企業主管。中等者佔66.03%。中下者佔12.87%,家長職業主要分佈於民營企業基層員工、家管等。
2、 家庭社經地位愈高者,其家中子女就讀國立學校的比例愈高;家庭社經地位愈低者,其家中子女就讀私立學校的比例愈高。中上家庭子女就讀國、私立大學比例為50.80%:41.18%。中下家庭子女就讀國、私立大學比例為25.44%:63.16%
二、 就讀私立學校的學生,有申請就學貸款的比例較高,且在校外兼職打工的比例也較高
1、 在申請就學貸款方面:整體受訪者有申請就學貸款(足額或部份)者佔35.15%;沒有申請就學貸款者佔64.85%。就讀私立學校的學生申請就學貸款(足額或部份)的比例(38.29%),較就讀國立學校的學生的比例(28.07%)為高。
2、 在請領校內工讀助學金方面:整體受訪者有領校內工讀助學金的比例為 18.97%;沒有領校內工讀助學金的比例為 80.80%。就讀國立學校的學生有領工讀助學金的比例(19.30%),較就讀私立學校的比例(18.28%)稍高。
3、 在校外兼職打工方面:整體受訪者有在校外兼職打工的比例為64.02%,沒有在校外兼職打工的比例為35.98%。 校外兼職打工的目的,最主要是為了賺自己的零用錢,佔49.23%;其次是為了支付學費(生活費) ,佔30.81%;為了學習工作經驗,佔17.59%;2.36%為其他目的。
4、 在學費與生活費來源方面:整體受訪者 43.92%全部由家長負擔;49.96%部分由家長負擔。就讀國立大學者,學費及生活費全部由家長負擔的比例(47.37%),較就讀私立大學者的比例(42.33%)較高。
三、 家庭社經地位愈低者,認為現行的教育政策,對家庭經濟收入較差者不利的比例愈高
1. 現行的教育政策,對家庭經濟收入或社經背景較差的人是否比較不利? 37.84%的受訪者認為比較不利;7.03%認為比較有利;55.10%認為沒有影響。家庭社經地位愈低的人,認為「現行的教育政策,對家庭經濟收入或社經背景較差的人比較不利」的比例愈高(30.48%<38.46%<45.61%)。
2. 現行的教育制度是否存有「學歷世襲」(父母學經歷佳、子女會念好學校;父母學經歷差,子女則唸較差的學校)的現象? 25.17%認為「存在」學歷世襲的現象;25.55%認為「不存在」學歷世襲的現象;49.28%沒意見。
針對此項調查結果,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做以下的建議:
一、 社會財富M型化加深教育的M型化,政府應設法幫助弱勢學生,縮短公私立學校學生學費差距
由本項調查發現,社經地位較高的家庭,其子女就讀國立大學的比例愈高;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國立大學的學費較私立大學遠低的多,而國立大學又享有更多的教育資源。如此一來,將導致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之子女,因經濟條件較差的緣故,資源相對較少,因此多數只能就讀私立學校,但卻又必須負擔更多的學費;這就是社會財富M型化加深教育的M型化的結果,呼籲政府應給予經濟條件較差及就讀私立學校的學生設立更多的補助,縮短公私立大學學生學費差距,以減少惡性循環的產生。
二、 政府應擬定公平的教育政策、公平的招生入學方式,推甄名額不宜超過一半,避免教育M型化持續擴大
教改後的多元入學方案,增加過多智育以外的項目,導致家庭社經條件較差的家庭,由於資源較少,難以透過補習、學習才藝等方法加分,將讓擁有資源者更有機會進入國立大學,無資源者卻更難以翻身。過去,入學考試被視為是最公平的評選方式, 讓窮人家的子女可以透過公平的入學考試接受高等教育來翻轉貧窮,如今各種才藝評比多元推甄入學方式,已形成另一個更難扭轉的M化現象,我們建議:入學考試是最公平的,推甄方式難免主觀,推甄名額不宜超過一半,避免教育世襲及教育M型化持續擴大。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