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燕智
台灣境外基金這塊大餅,過去8年來增加了1.35倍。從2007年1月的1兆4,100億元左右,激增至2015年1月的3兆3,200億元。雖然整體境外基金市場急速擴張,基金的數量與類型也愈來愈多樣化,但基金的主要銷售通路卻始終掌控在銀行手中。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截至2014年,境外基金高達60%仍是透過銀行銷售。就有投信業者私下抱怨,原有的銷售結構只會讓基金通路利潤愈來愈薄,因此決定將部分商品「拿回來(透過自家網路平台)自己賣。」
對投資人來說,有限的銷售通路代表著較高投資成本。舉例來說,透過銀行買進基金時,股票型基金必須支付3%申購手續費、1.5%基金經理費,以及0.2%信託管理費。上述台灣投資人必須負擔的「費用」,在金融業發達的美國卻是低得多,甚至沒有。
在美國,「免佣基金」(無額外手續費、經理費等)的規模已經遠遠超出「有佣基金」,此外,投資ETF(股票指數型基金)的額外費用也只有0.22%左右。財經作家綠角就曾多次抨擊台灣購買基金的經理費用太高,根本就是給予業務人員的「銷售獎勵金」。
為節省交易成本,這幾年部分投資人開始避開銀行,直接找上投信投顧業者電子平台,購買業者發行或代理的基金。
除了可以享有較靈活的手續費優惠之外(大多為5折~7折),也不用被收取0.2%的信託管理費,但投資標的就受限了,只可以選擇或轉換該公司商品。如果投資人對其他公司發行的基金有興趣,就只能再到另一家開戶,在管理上麻煩許多。
有需求就有商機,再加上近幾年電子交易與數位化環境日趨成熟,投信投顧業者遂決定突圍,不再仰賴銀行理專與顧客「面對面」推薦基金,而是自己架起網路平台,利用線上客服與豐富的財經訊息銷售基金。
提供線上基金交易服務已7年,主打多樣化「超市」概念的先鋒投顧,如今高達8成的交易來自電子下單。先鋒策略長秦昱認為,投資人對線上交易的接受度近年迅速提升,目前新客戶中,來自舊客戶轉介的多達4成。
柏瑞投信也同樣感受到電子交易的熱潮,行銷企畫處直效行銷副總黃勇諴表示,近3年柏瑞電子交易開戶數每年都有近15%的成長,而交易量每年成長幅度也都超過30%。
好生意不寂寞,更有新進業者決定,從一開始切入就專攻電子交易平台。不但打破藩籬,囊括多家基金,更挾著電子平台實體成本以及人事開銷低的優勢,大手筆推出手續費優惠,而且也不收取信託管理費用。
這類平台其實早在2007年就從國外流行至台灣,但先前法規限制需本人親自到場簽名才能完成開戶,便利性大打折扣。
所幸,2014年底金管會配合一連串金融鬆綁政策,釋出開戶免親簽利多。與國內電子交易系統龍頭業者精誠資訊關係緊密的向威國際,感受到時機逐漸成熟,便決定加入基金電子交易平台戰局,而且,一開始立刻將手續費下殺至最低1折。
而其餘包括由財經新聞平台起家的鉅亨網,也成立了鉅亨投顧,從2015年3月開始提供基金線上銷售業務。
眼下基金市場新進業者(電子交易平台)已經整裝進軍,轉型後的舊業者(投信投顧發展線上交易)也已擺好新陣勢,接下來就要看原本占盡優勢的銀行會如何應戰。雖然,不知道這場競賽誰會占上風,但是目前至少可以確定,投資人是最大贏家,因為手續費大戰已率先開打。
柏瑞投信一開年就將部分基金的全年手續費降至最低0.3%;復華投信則主打台股基金,推出4月底前單筆零手續費優惠。
而配合近日晨星暨Smart台灣基金獎及金鑽獎等陸續出爐,部分業者甚至直接將定期定額與單筆手續費下殺至0%。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Smart智富:smart.businessweekly.com.tw》;《歡迎按讚加入粉絲團行列www.facebook.com/smartmonthly》。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