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大家對中醫總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印象。記得小時候,看中醫的唯一印象,是給大夫把脈看診後,看著「香香」的中藥(後來才知道是當歸香)被紙包成一包包,讓我覺得很好奇,因為這種需要用火熬煮才能食用的「藥」,與西藥完全不同,感覺多了點「生」氣,也像個食物。
長大後,電視播放0800的洗腦式中醫廣告,讓人覺得中醫似乎是個難登大雅之堂的戲謔式醫學,這讓我在念學士後中醫時,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選錯了行業?這本書裡有我學習中醫的心路歷程,包括自己接觸、學習中醫,到後來臨床上實踐後的心得體會。
對許多人來說,中醫總在陰陽五行裡打轉,所謂的「望、聞、問、切」也比不上讓微小如奈米的細菌、病毒無所遁形的正子攝影。西醫除了多到數不清的先進儀器之外,還有拯救名人無數的葉醫師(葉克膜),反觀中醫,我們只有迄今還僅用雙手在治病的鍾醫師(中醫師)!
對我而言,僅虛心期盼能「翻轉大家對中醫的觀念」就好,不敢奢求「知道中醫有多好」,至少用心「瞭解」一點點中醫也好,這是「身在中醫」的我,僅有的微小期待。
本書分為「識中醫」、「慎醫藥」、「節飲食」、「順四時」、「調情志」五大部分,旨在說明中醫的基本觀點,並結合自己臨床的體會來說明,最後附上針對「一般常見疾病的中醫觀點與治療方式」,希望能讓大家有多一些另類的思考和選擇。
「慎醫藥」——是藥,就有三分毒,主要提醒大家在生病時,無論吃藥還是選醫師都要謹慎。中西醫治療方式各有千秋,有些患者以為要讓病好得快一點,看西醫最有用,其實有時中醫的治療速度並不會比西醫來得慢。
「識中醫」——「中醫」的「中」字,意思是不偏不倚,像個天秤一樣,所以中醫並不全然單指中國醫學,它還有中庸、不偏頗的含意存在,因此,中醫最基本的觀點就是,只要身體平衡,自然就健康。
「節飲食」——我認為天地萬物都有各自特性,而擁有得天獨厚資源的人們,卻不斷丟棄上天給予的恩賜,食用太多不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澈底打破「一方水 土養一方人」觀念,讓現代新生疾病叢生。透過這章節,期待大家能瞭解自己的體質並食用合適食物,而不是為了健康而一味參考營養數據,那只會讓自己對身體產 生迷惑而已。
「順四時」——俗話說:「順天而行,逆天而亡」,雖是老生常談,但處於現代科技都能登陸月球的時代,如今人們總自傲能「人定勝天」,可是看看這幾年世 界各地天災不斷,就能知道大自然力量的可怕。因此,請試著學習萬物配合自然的規律與節奏,也順應自然的生長與收藏,才能有安養天年的本事。
「調情志」——生理影響心理,心理也影響著生理。人既然處在大自然裡,免不了受到外在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干擾,此時要學著不受喜、怒、憂、 思、悲、恐、驚等心理因素影響太多與太深,更不能完全依賴西藥幫我們身體解決情緒的問題。不妨跟著書中說明,學習協調自己內在情緒,好讓身體沒有太多無故 之憂去應對外邪侵擾,如此才能做到「恬淡虛無」的境界,也才是真養生。
「一般常見疾病的中醫觀點與治療方式」——近年來大家對中醫的接受性,表面上似乎提高許多,但仍有許多人對中醫抱持懷疑的態度,尤其是用西醫的觀點來看待中醫,把中醫當成寇讎一般,非除之而不快!
像是有子宮肌瘤問題的女性,就被警告不得吃四物湯等含有雌激素的中醫湯藥;甚至罹患乳癌、子宮頸癌等疾病的朋友,也會被告誡人參、山藥、當歸是碰不得 的違禁品。比人參、山藥、當歸還毒幾千萬倍的化療藥劑都敢嘗試,結果區區自然食物卻避之唯恐不及。這章節對於常見疾病,會有詳盡的觀點與說明,希望能解除 大家的疑惑。
有些人看中醫時,總想趕快「藥到病除」,吃幾天藥,病情略減卻還沒痊癒,就開始懷疑「中醫真能治病嗎?」「再吃下去會不會洗腎?」之後另尋西醫,就說中醫不能治病。
面對這種立足點的不平衡,讓我想起荀子《勸學篇》的一段話:「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 寄託者,用心躁也。」表面似乎勸人勤學,卻也把現代人看病的心態給襯托了出來。因為大家看中醫都像螃蟹一樣,帶著焦躁之心,只希望中醫趕快把陳年舊疾,一 勞永逸地澈底根除,卻沒給中醫太多時間去治療時間造成的疾病。
您現在手中這本書,不是中醫養生的食譜健康書,也不是一般教條式的中醫理論教科書,而是我把這幾年來看診的心得與體會,進行了小小的總結,其中有自己 對中醫的認識,也有一些對現在疾病的個人治療看法。因為自己是個臨床中醫師,書中觀點自然以「中醫」為出發點,乍看之下或許有批判西醫之感,卻絕無對抗現 今主流醫學之意。書名雖然說著要「帶你認識真正的中醫」,其實只想「翻轉」大家對傳統中醫的看法,這才是我撰寫本書的主要目的。
透過此書,我希望讓大家了解,中醫不只是醫師養家混口飯的工具,也是人人可以安身立命的醫療方式。相信您看過之後,會擁有不同以往的觀點。所以請一起進入「翻轉中醫」的世界吧!
---本文摘自「望聞問切:鄭集誠醫師帶你認識真正的中醫」一書,大都會文化
●中醫科學嗎?中醫有效嗎?
●陰陽、五行、經絡、藏象是什麼概念?
●精、氣、神、血、津液又是怎麼回事?
●中藥、飲食、按摩、刮痧、炙療,又該如何進行?
關於中醫的種種,你好像知道,卻又懵懂不清,
讓鄭集誠醫師來「翻轉」你對傳統中醫的看法!
「中醫」對很多人來說,一直有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它」好像從小到大都在我們身邊,可是我們對「它」的了解確始終不足而抱有疑問,比起中醫,西醫似乎更貼我們的生活經驗,可是有時我們又相信中醫多過西醫,這是為什麼呢?
身體不舒服,但西醫的各項檢查指標完全正常時,該相信自己的感覺,還是信任西醫的數據呢?
在這本書裡,鄭集誠醫師希望大家相信自己的身體訊號,因為中醫理論把人視為一個整體,認為事出必有因,當身體出現症候時,一定是健康失衡出了問題,應該在成為疾病之前根治,這才是「上醫治未病」的最高境界。而疾病的原因也往往不如表象,因此不能用西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分科方式治療,因為那樣通常只會治標而不治本,追根究柢,中醫認為疾病需要治療,而不光只是控制數據,所以「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都有機會根治,「高血壓」也不是疾病而是症狀,感冒更是容易輕忽的萬病之首。
本書總共六大章節,讓鄭醫師帶你從根本認識中醫,了解中醫,進而翻轉你對中醫的認知!
慎醫藥
是藥,就有三分毒,無論吃藥還是選醫師都要謹慎。
識中醫
「中醫」的「中」字,意思是不偏不倚,像個天秤一樣,所以中醫並不全然單指中國醫學,它還有中庸、不偏頗的含意存在,因此,中醫最基本的觀點就是,只要身體平衡,自然就健康。
節飲食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瞭解自己的體質,食用合適的食物,才能吃得健康。
順四時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大自然永恆不變的規律,
回歸自然,順應四時,才是最符合養身長壽的正途。
調情志
生理影響心理,心理也影響著生理,學著不受喜、怒、憂、思、悲、恐、驚等心理因素影響,才能做到「恬淡虛無」的境界,也才是真養生。
一般常見疾病的中醫觀點與治療方式
感冒、頭痛、鼻炎與鼻過敏、癌症與腫瘤、高血壓與中風、糖尿病、青少年發育。
作者簡介
鄭集誠
中山醫學院醫事檢驗系畢業,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畢業,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班畢業。不是出身中醫世家,學習西醫時間比中醫還要多,卻是一頭栽入傳統中醫世界而難以自拔。
曾在署立新竹醫院中醫科,開立生平第一張有中醫執照的處方,下第一支有執照的針。隨後秉持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北上在當時台北市立仁愛醫院中醫科上班,並在尊生堂中醫駐診,開立「轉骨」門診,轟動一時,也造成民眾對轉骨觀念的認識。
後來在土城開立易元堂中醫診所,擔任院長一職迄今。曾經從事西醫臨床檢驗工作,最後選擇中醫為終身志業,一心嚮往傳統中醫能真正落實在今日台灣所有民眾身上,因為只有如此,大家才能真正擁有健康亮麗的人生。
目錄
自序
慎醫藥
相信自己,瞭解中醫
現代醫學的迷思
中醫目前的困境
識中醫
陰陽
五行
氣、血、津液
經絡
藏象
體質
中藥與飲食
按摩、刮痧、炙療
公法鍛鍊
節飲食
一方水土
飲食調養的重要性
飲食調養的原則
食材與藥材
食物屬性
五臟與五味
損益原則
進補原則
進補時機
飲食宜忌
順四時
四季變化
時間醫學
調情志
肝主怒
心主喜
脾主思
肺主悲
腎主恐
一般常見病的中醫觀點與治療方法
感冒
頭痛
鼻炎、鼻過敏
癌症與腫瘤
高血壓與中風
糖尿病
青少年發育
歡迎按讚加入大都會文化.大旗出版社粉絲行列。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