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裡的科學:哈比人的高幀率歷險?|小牛頓

記者: 小牛頓
生活知識 | | 觀看數:0
電影裡的科學:哈比人的高幀率歷險?|小牛頓

大家看過電影魔戒前傳「哈比人:意外旅程」了嗎?這部電影最特別之處在於,他是一部高幀率(High Frame Rate, HFR)的立體電影(HFR 3D),什麼是高幀率呢?

45101

不論電影或是電視的動態畫面,都是由一張一張的靜態圖像所組成,一般電視的幀率為30,也就是一秒鐘用30個靜態圖像連續播放而成;而電影和電視不同,電影自有聲電影誕生至今,使用的都是一秒24個圖片。

而去年年底剛上映的新片「哈比人:意外旅程」,則是電影史上第一部採用每秒48個畫面構成的電影,是一般電影的兩倍之多,因此稱為高幀率的電影。而全球最賣座的電影阿凡達的續集,也將以高幀率來拍攝放映。高幀率對電影界的影響不止是在拍攝上使用新的技術,同時也必須在放映設備上做配合,因此全球許多戲院為了迎接新規格的到來,而添購了新式的高幀率放映機。

 

為何要改用高幀率的規格呢?根據該片導演彼得傑克森的說法,過去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每秒24格的影像,會在畫面裡有快速移動的物體時產生動態模糊和閃爍的現象,而且在3D立體電影上,此現象就更加嚴重。採用高幀率的規格可以有效改善,拍出更精緻流暢的畫面。

然而,「哈比人:意外旅程」上映至今,看過高幀率的觀眾反應兩極,且較多出現負面評價,認為高幀率的電影看起來讓畫面變得很假、動作變得太快不自然、以及看起來像大型電視肥皂劇等等評語。

似乎這項新技術並未達成原先預期的效果,到底是為什麼呢?

 

倫敦柏克貝克大學心理系講師提姆史密斯對這個現象提出解釋,每一個人從第一次看到電視起,大腦就開始學習觀看動態的影像,大腦會自動讓看到的畫面產生意義。而這種把靜態的畫面轉換成動態影像的認知能力,可以自動去調整適應不同數量的畫面,然而卻不是我們可以有意識的去控制的。

而由於過去九十年來,電影一直是每秒24格畫面,而電視是每秒30格。所以當我們坐在電影院裡面看到每秒48個畫面的動態影像的時候,跟我們記憶中的觀影經驗是衝突的,而這樣的影像會更容易讓我們聯想到比較像是看電視的經驗,所以許多觀眾會感覺高幀率的電影像是電視劇。而且,高幀率搭配高解析度的立體電影,讓我們可以看到電影當中的各種細節,角色的每個動作都清晰無比,反而會讓觀眾更容易看出動作上的破綻,並且讓道具服裝看起來沒有質感。

 

因此雖然在科學上,高幀率立體電影的畫面更接近人眼觀看真實世界的方式,但在藝術上卻讓觀眾難以認同。然而這並不表示高幀率的技術不可行,史密斯的觀點認為,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是看高幀率的電影長大的,那他就會習慣高幀率,而現在大多數的觀眾則需要比較多的時間才能適應這樣的影像。高幀率真正的優點是在表現動作上能夠更傳真,避免模糊閃爍,未來電影工業也可能研發出在同一部電影中轉換幀率的技術,在較靜態時使用每秒24格畫面,而在打鬥動作戲時切換到高幀率。同時電影創作者,在運用燈光,佈景,及特效上也必須學習,如何去製作更能夠說服觀眾的畫面。

 

參考資料:http://www.tested.com/art/movies/452387-48-fps-and-beyond-how-high-frame-rates-affect-perception/

 

【更多的科學新知,請參考小牛頓電子書官網:http://www.enewton.com.tw歡迎加入小牛頓 Enewton.com.tw 粉絲行列 https://www.facebook.com/enewton201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5-07-03 14:33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