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瞭解中醫

記者: 大都會文化
健康醫療 | | 觀看數:0
相信自己,瞭解中醫

慎醫藥
 
相信自己,瞭解中醫
 
身為一個中醫師, 我每天面對著許多因病痛前來求診的病人,每張求診的愁容背後,多少都掩蓋著內心對醫療的期待與惶恐。每位患者總是期待能遇到一位一次就解決自己身上病痛的 良醫,但也怕醫師能否對自己的病況瞭若指掌。萬一診斷數據不充分,是否會影響病情診斷與治療。因此,夾雜期待、擔心與恐懼,總是在疾病上身後,在患者身上 反覆出現。
 
我遇過許多病人,看診時總是帶著西醫檢查數據與X光圖來求診,目的就是希望提供更多數據給看診醫師,以得到有更明確的治療方向。病人這樣的考量,立意固然良善,但也間接造成一些病患只相信檢查數據的表象,對於自己身體即時發出的症狀訊息,卻不知從何說明起。
 
其實若有心瞭解中醫多一點,就能提早發現自己身體發出的警訊,進而避免疾病發生,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檢查。雖然定期做健康檢查,已經是大家習以為常的觀念,但偶爾也會讓人產生誤認自己身體依舊健康的錯覺。
 
就 像有些人的健檢數據和器官檢查都正常,可是身體卻出現頭昏、腦脹、食慾不佳等身體不適現象,西醫檢查後仍然沒發現毛病,這時總是讓人無所適從。其實這時候 若改看中醫,也許只是肝鬱不舒所產生的症狀,只要吃吃醫師開的幾帖中藥,甚至針灸幾針後就能馬上緩解,何必大費周章做些幫助不大的檢查,只為了證明自己的 疾病產生原因是什麼?

有的人也許是太勞累,不小心閃到腰,就立即到醫院做斷層掃描檢查,結果發現椎間盤安好無異樣,可是疼痛卻依舊,只好 靠吃止痛藥、打止痛針緩解症狀,此時若尋求中醫治療,應該當下可緩解大半疼痛。此後若想追根究柢釐清是否為骨頭病變造成,再去進行檢查,不是更貼切?太多 人在疾病發生後,養成先找出病因,才能對症治療的觀點,寧願捨棄先緩解疼痛,反而先做檢查,都是捨本逐末的作法。
 
真正定期健檢,只是注 意到身體某一部分,應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的感受、生活起居作息和飲食習慣的變化,這才是最重要的。當身體不舒服時,檢查數據可以當參考,但最重要的,還是要 相信自己的感覺。建議大家當覺得身體有點異樣時,就應該及時請教有經驗的中醫調理,才可能在疾病擴大惡化前適時緩解。

有位七十幾歲的老太太,最初因身體酸痛來看中醫,而且只看針灸,後來才知道,她長時間在吃西醫的鎮靜安神藥、高血壓藥,所以對中藥敬謝不敏。隨著看診次數變多,也慢慢瞭解她的故事。
 
她在來給我看診之前,是華航首幾屆的空姐,之後嫁入豪門,但結婚生完小孩後,即與前夫離異,人生從光鮮亮麗頓時跌落谷底。也許經不起這麼大的生活轉變,身心每況愈下,三高症狀一一上身,每天都在服用西藥,直到開始給我看診後,她對瞭解自己身體的觀念,才漸漸改變。

剛 開始,我建議這位「資深空姐」,暫停服用精神安神藥,結果她接受我的提議,完全停用西藥,但很快地,她就消失在我的診間。後來從其他病人口中,我得知她因 停了西藥,開始出現戒斷反應,家人要求她再吃西藥,且不讓她再吃中藥,除非只是針灸。當然我也被迫不許再叫她停用西藥,否則她將不能再來找我看診。
 
後 來,她經歷開刀、住院,中醫都沒有機會再參與治療,等她再來找我看診時,體重大幅飆升,身體機能每況愈下,但她表明只要針灸減重就好,其餘毛病要我不用理 她。因為高血壓時,她認為只要吃降壓藥就可;高血脂時,她只想吃降血脂藥控制,而失眠只吃安眠藥就可,她不認為長期吃西藥有何不好,只要檢查數據正常就 好!我一再跟她解釋,數據只是參考,要相信自己身體的感覺!
 
剛開始,這位「資深空姐」仍不能接受我的講法,後來在只接受「針灸」的治療 下,身體情況越來越好,她才繼續配合我建議的中醫治療。但是,她的身體狀況已不如當年,眼睛突出、呼吸聲大而急促,有月亮臉與水牛肩,還不時夾雜脖子不自 主的轉動。原先玲瓏細緻的身材大為走樣,亮白的皮膚也多了幾道開刀後的傷疤。
 
她在經歷幾次生死交關後,慢慢體會到我的中醫看法,也開始學習與自己身體對話,迄今過了十多年,她氣色亮麗地持續找我保健治療。看來相信自己、瞭解中醫,比單純只用西醫來養身治病,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我自己看診這幾年下來,深深覺得人們不應該只相信醫師、相信數據、相信影像,甚至是網路傳來傳去的保健觀念,而放棄對自己身體的感受與對話。尤其現在科技發達,太相信科學數據與影像,很可能就像「刻舟求劍」一樣,很容易就產生偏差的觀點,進而影響對自我身體的判斷力。

例如,有高血壓的人,多半會有頭昏腦脹等身體不適症狀,若當下去量血壓時,血壓值可能偏高,但也可能是正常或偏低。通常出現這種狀況時,一般人也莫衷一是,到底該相信數據?還是相信自己身體的感覺呢?
 
很多時候,當身體檢查的各項指標完全正常時,西醫師多半會說你沒病,別庸人自擾,但等到身體不舒服到某一程度,才真正把某某疾病這頂「高帽子」給你扣上,一 般人都默默接受,然後長期服藥控制。就像現在,幾乎沒有人被西醫宣布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時,還可以很快脫離這些慢性疾病的糾纏吧!
 
所以,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並適時加以調整、改變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這樣才是中醫裡所說「上工治未病」的最高境界,也比事後發現疾病,才要開始治療實 際多了。但在這裡還是要強調,身體是自己的,可沒要大家因此完全脫離西醫診治,目的只是希望好的治療方法越多越好而已。

 

 ---本文摘自「望聞問切:鄭集誠醫師帶你認識真正的中醫」一書,大都會文化44902 

  ●中醫科學嗎?中醫有效嗎?
  ●陰陽、五行、經絡、藏象是什麼概念?
  ●精、氣、神、血、津液又是怎麼回事?
  ●中藥、飲食、按摩、刮痧、炙療,又該如何進行?


  關於中醫的種種,你好像知道,卻又懵懂不清,
  讓鄭集誠醫師來「翻轉」你對傳統中醫的看法!

「中醫」對很多人來說,一直有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它」好像從小到大都在我們身邊,可是我們對「它」的了解確始終不足而抱有疑問,比起中醫,西醫似乎更貼我們的生活經驗,可是有時我們又相信中醫多過西醫,這是為什麼呢?

身體不舒服,但西醫的各項檢查指標完全正常時,該相信自己的感覺,還是信任西醫的數據呢?

 

在這本書裡,鄭集誠醫師希望大家相信自己的身體訊號,因為中醫理論把人視為一個整體,認為事出必有因,當身體出現症候時,一定是健康失衡出了問題,應該在成為疾病之前根治,這才是「上醫治未病」的最高境界。而疾病的原因也往往不如表象,因此不能用西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分科方式治療,因為那樣通常只會治標而不治本,追根究柢,中醫認為疾病需要治療,而不光只是控制數據,所以「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都有機會根治,「高血壓」也不是疾病而是症狀,感冒更是容易輕忽的萬病之首。

本書總共六大章節,讓鄭醫師帶你從根本認識中醫,了解中醫,進而翻轉你對中醫的認知!

 

慎醫藥
是藥,就有三分毒,無論吃藥還是選醫師都要謹慎。


識中醫
「中醫」的「中」字,意思是不偏不倚,像個天秤一樣,所以中醫並不全然單指中國醫學,它還有中庸、不偏頗的含意存在,因此,中醫最基本的觀點就是,只要身體平衡,自然就健康。


節飲食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瞭解自己的體質,食用合適的食物,才能吃得健康。


順四時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大自然永恆不變的規律,
回歸自然,順應四時,才是最符合養身長壽的正途。


調情志
生理影響心理,心理也影響著生理,學著不受喜、怒、憂、思、悲、恐、驚等心理因素影響,才能做到「恬淡虛無」的境界,也才是真養生。


一般常見疾病的中醫觀點與治療方式
感冒、頭痛、鼻炎與鼻過敏、癌症與腫瘤、高血壓與中風、糖尿病、青少年發育。

作者簡介
鄭集誠

中山醫學院醫事檢驗系畢業,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畢業,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班畢業。不是出身中醫世家,學習西醫時間比中醫還要多,卻是一頭栽入傳統中醫世界而難以自拔。

曾在署立新竹醫院中醫科,開立生平第一張有中醫執照的處方,下第一支有執照的針。隨後秉持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北上在當時台北市立仁愛醫院中醫科上班,並在尊生堂中醫駐診,開立「轉骨」門診,轟動一時,也造成民眾對轉骨觀念的認識。

後來在土城開立易元堂中醫診所,擔任院長一職迄今。曾經從事西醫臨床檢驗工作,最後選擇中醫為終身志業,一心嚮往傳統中醫能真正落實在今日台灣所有民眾身上,因為只有如此,大家才能真正擁有健康亮麗的人生。

 

歡迎按讚加入大都會文化.大旗出版社粉絲行列。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5-04-29 13:51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