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本土家居品牌「生活工場」最近爆發財務問題,股東質疑資金被濫用。台北市士林地方法院近期裁定,對生活工場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生活工場)進行財務調查,選派會計師張蔚誠負責此事。案件源於韓國EastBridge Asian Mid-Market Opportunity Fund指控生活工場未依協議使用投資資金,並向母公司育冠企業進行資金濫用。此次調查將覆蓋自2016年起的業務帳目及與關係人交易文件,旨在揭示是否存在違法行為,並保護股東權益。
▲(圖/翻攝自google maps)
從領導品牌到縮減門市
生活工場自1993年成立以來,曾是台灣市佔率最高的家居品牌,產品涵蓋家具、家飾、廚房用品等。即便在IKEA和無印良品進駐台灣之前,生活工場憑藉高CP值和高質感的產品,迅速擴展至全台上百家門市。然而,近年來受到國外品牌競爭和疫情影響,生活工場的經營狀況急轉直下,目前僅剩28家門市。
延伸閱讀:生活工場「30年創始店」要熄燈了!倒數13天全館5折封拍大出清
生活工場面臨財務危機與合約風波
根據證交所公開資料,生活工場目前負債已高達2.41億元。今年初,生活工場得標空軍「服裝供售站」營運業務,但卻被爆出積欠下游廠商上千萬元款項,有廠商甚至長達150天未收到貨款,影響國軍演訓,面臨解約危機。不僅如此,生活工場近日又捲入帳目不清的風波。
▲(示意圖/ENews記者AI繪製)
EastBridge與生活工場的特殊股份認購案
根據法院判決書指出,韓國公司 EastBridge Asian Mid-Market Opportunity Fund 於2016年與生活工場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生活工場」)簽署認股協議,韓方以2億元認購540萬股甲種特別股,占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的37.5%。依據該協議,該筆資金僅可用於特定用途,如研究、採購模式變革、行銷、商店裝修、營運資金,以及經董事會核准的其他用途。
生活工場違反協議 將5394萬元借貸給母公司
然而,股東發現生活工場違反協議,將5,394萬元資金借貸給母公司育冠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育冠公司」),此舉未經董事會同意。除此之外,育冠公司與生活工場之董事長均為同一人,且生活工場對育冠公司的多筆交易亦未遵循公司章程第17條之1的規定,存在明顯的利益輸送和關係人交易之嫌疑。法院認為,生活工場在公司治理上存在嚴重違法嫌疑,因為其長期未依法召開股東會及董事會,並未如實向股東披露相關交易細節,導致公司治理機制失靈。
士林地方法院指派會計師檢查
士林地方法院於今年5月裁定,根據公司法第245條第1項的規定,選派張蔚誠會計師為檢查人,對生活工場自2016年10月11日以來的業務帳目、財產情形及與關係人間的交易文件進行全面檢查。法院強調,該筆借貸金額占當時生活工場資本總額的1/3,而截至去年底,公司權益總額僅剩4,977萬元,顯示出此筆借貸對公司財務狀況有重大影響,並有進一步檢查的必要性,以保障股東的合法權益。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