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瘋傳預言「大旱之後必大震」!四川高溫後強震 網毛炸:太靈驗

記者: 寧于晨
國際新聞 | | 觀看數:0
網瘋傳預言「大旱之後必大震」!四川高溫後強震 網毛炸:太靈驗

四川多地此前因高溫出現乾旱。8月26日,網路就瘋傳「旱震理論」,稱「大旱之後有大震」的說法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不過當時遭專家闢謠稱,科學家們目前還沒有監測到任何大地震發生前會有的信號,請民眾不要過度恐慌。豈料5日12時52分四川瀘定縣就發生規模6.8強震,截至今日上午7時,已造成65人死亡、12人失聯、248人受傷,而該起地震的發生也讓所謂「旱震理論」再度受外界關注。

▲四川甘孜州瀘定縣5日中午發生規模6.8強震。(圖/翻攝自微博)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在此次四川瀘定縣地震發生前,中國南方地區便出現高溫乾旱現象。此前,就有人在網上提出「大旱之後必有大震」的說法,並引用了「旱震理論」。隨後,貴州省地質環境監測院微信公眾號「貴州地災防治」於9月1日刊載題為《話題:大旱之後必有大震,是危言聳聽還是科學預測?》的文章稱「大旱之後必有大震」的說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左丘明撰寫的國別體著作《國語》中記載: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涇、渭、洛三條河川枯竭,西周都城鎬京(今陜西西安)發生地震,岐山發生崩塌。這次地震造成的破壞很大。文中提及,這次地震造成的破壞很大,司馬遷《史記》記載說西州三條大江大河都發生了斷流,岐山甚至發生了山體滑坡和塌方。

▲警消人員不辭辛勞徹夜展開救援行動。(圖/翻攝自微博)

文章並列出:1972年大陸華北地區遭遇大旱,三年半後,1976年唐山發生了規模7.8大地震;1986年雲南遭遇嚴重乾旱,兩年後,雲南瀾滄發生了規模7.6地震,雲南耿馬發生規模7.2地震;2004年,秘魯遭遇十年一遇大旱,三年後,2007年秘魯中部海岸發生了規模8的超級強震;2006年重慶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災,兩年後,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規模8強震。

 

報導指出,中國地質學家耿慶國開始系統研究大旱與地震之間的關係,並提出了「旱震理論」。他認為,「凡發生過6級以上大型地震的區域,在地震發生之前的1到3年間,往往會出現非常嚴重的乾旱災害。乾旱的地域越廣、持續時間越長、程度越重,那麼之後所發生的地震強度就會越大、破壞力也越強。」沒想到論文發布不久,四川便發生規模6.8地震,讓網友看了不禁爆起雞皮,驚呼太靈驗。

▲救援行動仍如火如荼進行中。(圖/翻攝自微博)

地震發生隔日,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發聲回應表示,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數十年來,中國的地震預報領域的學術研究中出現了很多方法和理論,這其中有不少理論都存有爭議,且很多爭議理論至今都沒有定論,這也是科學探索過程中的常見現象。

 

針對耿慶國的理論,孫士鋐表示,這一理論本身有較為複雜的研究指標、研究要素和研究方法,不能用一句「大旱之後必有大震」來標簽化、簡單化理解,更不能在一次地震發生後來過分放大傳播這句話,在地震預報領域,也不能以一種氣象事件來簡單進行地震預測、預報。孫士鋐指出「首先這個理論研究的是嚴重乾旱與規模7、8強震的關係,不是說跟5、6級的這種地震相關;其次,乾旱有地域的前提條件,不同地區的乾旱和地震無法簡單聯繫。」

 

雖然目前學術界對於乾旱和地震的關係尚無定論,但孫士鋐說「有一點我認為是可以肯定的,即我們感受到的氣候變化和地球內部的地殼運動肯定有關聯。」對於地震發生的規律性研究,孫士鋐指出,地震在空間上具有相對集中性的特徵,地震在時間上也有相對的活躍期和平靜期之分。

 

孫士鋐進一步說明「比如,一個時段集中在四川地區,一個時段集中在甘青地區,一個時段集中在華北地區等等,從全球來看,還有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等等。就是說,在某一時段內,某一區域可能會集中出現,我們說四川地震多發,也只能說它在一段時間內多發,我們說華東華南地震較少,但也不能保證未來一百年,這一地區就肯定不發生地震。」並直言,從地震研究來說,這種規律性現象較為明顯,但要想科學解釋這些規律性現象,目前依然比較困難。

 

最後更新時間:2022-09-06 13:14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