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姓氏都有意義深長的來歷,全台灣民眾姓氏多元豐富,全國前10大姓氏依序為陳、林、黃、張、李、王、吳、劉、蔡、楊,而中國的前5大姓氏則是李、王、張、劉、陳,其中都包含了「劉、李、王、張」這4個姓氏。事實上,「劉、李、王、張」之所以成為了華人大姓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古代,有更多人願意將原來的姓改成這4個姓氏,才會加速了這4大姓氏的人口增長。
▲「劉、李、王、張」成為華人大姓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有更多古人願意將原來的姓改成這4個姓氏。(示意圖 / Pexels)
綜合陸媒報導,劉姓和李姓分別代表了最強盛的2大王朝,那就是漢朝和唐朝。劉姓在先秦時期只是一個小姓,直到劉邦建立漢朝,劉姓才一躍成為全國大姓。唐代皇室則是喜歡給沒有血緣關係的有功之臣賜姓李氏,加上一夫多妻制的生活,使李姓人丁興旺,在當時成為全國大姓。
至於王姓,有一說指出是因為東晉時期的瑯琊王氏太過強盛,所以王姓在那個時候繁衍出巨大的人口。此外,歷朝歷代各個王公貴族不得不隱姓埋名的時候,也紛紛以其祖先是王者而改姓為王,而許多少數民族的部落首領也改姓為王,以爭個好彩頭,使王氏家族變得龐大。
張姓雖然沒有稱帝者,卻在東漢末年人口爆發性成長,是因為當時出現了太平道與天師道,其首領都正好姓張,分別為張角和張道陵,因此加入了這2大流派的平民為了融入,便紛紛改姓為張。不僅如此,有不少出身貧寒的張姓人士,卻都當上王侯或宰相,包括唐朝宰相張九齡、明朝權臣張居正、清朝兩江總督張之洞等,為張姓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