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根據衛福部108年的數據,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等相關的血管性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4萬8千多人,幾乎與頭號殺手「癌症」的死亡人數5萬人不相上下。針對常見三大類血管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北醫大醫療體系旗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萬芳醫院、雙和醫院,共4位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帶你一起來了解。
最重要的小事:戒菸及控制三高 預防心臟與血管疾病
萬芳醫院副院長、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施俊哲表示,心臟血管系統分為「心臟」和「血管」。心臟疾病則包含冠狀動脈、瓣膜、心律等等;血管疾病則有主動脈、周邊動脈、靜脈這三大類。
心血管疾病有兩個常見主要原因:(1)老化、(2)動脈硬化。施俊哲醫師建議,與其擔心遺傳因素,不如從自身生活改善開始做起,最重要的保養方式就是戒菸、控制三高:血壓14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化血色素7%以下、膽固醇200 mg/dL以下,平常保持心情愉快、養成運動習慣、定期健康檢查,如此動靜脈疾病皆可預防。
主動脈疾病:主動脈瘤 65歲建議電腦斷層檢查
萬芳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李紹榕表示,主動脈是人體軀幹裡最大的血管,供應全身的血液。主動脈瘤並非癌症的腫瘤,「瘤」是指血管膨脹而呈現為大於一倍半以上的瘤體。李紹榕醫師解釋,其危險因子包含年紀大、膽固醇過高、抽菸,這些因素容易導致動脈硬化而血管內斑塊沉積,成為血管結構的弱點,產生主動脈瘤。主動脈瘤則會因為高壓血流衝擊造成破裂,一旦破裂死亡風險極高。
主動脈瘤未超過5公分前的主要治療方式為藥物,像是高血壓藥、乙型阻斷劑等;若超過5公分,則建議手術治療:(1)傳統手術置換人工血管、(2)導管置入支架、(3)複合式手術。
李紹榕醫師說明,若是年輕患者,多以傳統手術進行,將主動脈瘤切除;若患者為60歲以上,建議以傷口較小的導管置入手術方式;若病況複雜,也會結合兩者,施行複合式手術。
李紹榕醫師呼籲,65歲以上可接受全身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周邊動脈疾病:血管阻塞、增生 腳踝血壓也要量
雙和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李俊毅表示,心臟、主動脈以外的動脈血管,包含頸部、四肢等處皆屬於周邊血管的範疇,管徑雖然較小,但長度比主動脈長。常見的周邊血管疾病包含:(1)增生性疾病、(2)阻塞性疾病與(俗稱腳中風)。
-增生性疾病
李俊毅醫師說明,常見於車禍等意外受傷,動脈和靜脈在復原過程中相連在一起,導致動脈血液直接流入靜脈,引發腳腫、疼痛,可透過手術將病變的血管結紮,或將多餘血管栓塞,像是注入硬化劑、膠水堵住等治療方式。
-阻塞性疾病
急性堵塞多是心律不整等心臟問題誘發,會有疼痛、脈搏喪失、蒼白等症狀;慢性阻塞則以下肢冰冷、間歇性跛行來表現。阻塞程度輕微時,可先透過藥物治療;若是嚴重到影響肢體缺血時,則採血管內治療方式,例如氣球撐開術,或置放金屬支架,金屬支架分為裸金屬支架以及塗藥支架,塗藥可以減緩血管內膜增生速度;如果支架效果不好,也可施行繞道手術。
輕微周邊血管阻塞難察覺,中度症狀會有休息性疼痛、腳痠,再更嚴重則出現潰瘍、腫爛等問題。李俊毅醫師強調,除了注重生活習慣之外,建議民眾學習量測「腳踝血壓」,當腳踝血壓與手臂血壓的比值小於0.9時應當就醫!
靜脈疾病:靜脈曲張 久坐久站族小心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許傳智表示,靜脈疾病好發於下肢,當靜脈瓣膜不能關閉,使血液淤積在下肢的壓力過大,形成靜脈高壓,便逐漸出現靜脈瘤等靜脈曲張症狀。
許傳智醫師提到,靜脈曲張可分6期,一般血管瘤浮現的「靜脈曲張」是第2期表現,當壓力擴散至周邊組織,就產生第3期的水腫。若有皮膚病變包括色素沉著是第4期,第5期出現皮膚組織變硬、靜脈潰瘍但傷口可癒合,傷口無法癒合則是第6期。
建議第3期以上應當就診治療,包含(1)靜脈腔內治療手術、(2)體表雷射和硬化劑、(3)傳統手術等。許傳智主任指出,藥物對原發性患者可能有幫助;健保給付的傳統手術,其方式為根除靜脈血管,可阻斷血液回流的路徑,屬於侵入性手術;若患者有保險、經濟許可之下,也可與醫師討論靜脈膠水、雷射等治療方式。
久坐久站族都是高風險族群,許傳智醫師建議,避免腿部過度疲累,當感覺下肢腫脹、抽筋時,就要提高警覺,並穿著漸進式醫療級彈性襪、多抬腳,幫助血液回流,有症狀時求助醫師。
▲衛福部108年死因統計,心血管相關疾病的死亡人數已達4萬8千多人。北醫大醫療體系旗下,萬芳醫院副院長、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施俊哲(前排中)、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許傳智(前排左)、萬芳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李紹榕(後排左2)、雙和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李俊毅(後排左1)4位心血管外科醫師,針對常見3大類血管疾病的預防與保養提出建言。
北醫大醫療體系 複合式手術室:心臟血管手術難不了
北醫大醫療體系旗下近年陸續完工「複合式手術室」,複合式手術室具備導航系統,可精準定位心臟、血管位置,縮短了手術時間。包含神經外科、胸腔科、心臟內外科等如左心房擴大與心房顫動、心臟閉鎖不全、靜脈曲張等,都可用微創、複合式手術解決。
「一個成功的手術,除需醫療團隊精湛的技術,更需高科技手術設備的結合。」萬芳醫院副院長、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施俊哲說,109年1月8日萬芳醫院正式啟用了最新複合式手術室「智能聯合手術室」,不但擁有最先進的影像設備與導航系統,落塵測試、無菌規格均較其他手術室更高規格。
施副院長期許,透過智能聯合手術室清晰影像及先進導航系統的協助,複雜手術變簡單,具備精準定位,即時決策,縮短了手術時間,確保了醫療服務品質再提升,手術更加順利成功。
施俊哲副院長也說,心臟外科醫師除了擅長開刀外,近年也兼併內科的微創、介入術式,複合式手術漸成趨勢。除了心臟內、外科團隊合作,北醫大醫療體系更為一體,可以互相支援、分享經驗,提升手術品質,給病人多元的選擇及最好的治療。
【延伸閱讀】
*不只主動脈剝離 心血管疾病環環相扣 三總心臟外科團隊提警訊
*整科獲SNQ國家品質認證 陳偉華部長談安南醫院心外團隊碩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16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