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50歲葉先生飽受耳鳴所擾,經耳鼻喉科確診為神經性耳鳴, 透過藥物治療後雖有改善,但進步幅度不大,令他相當憂鬱, 直到去年改透過針灸搭配電針及服用中藥等方式多管齊下, 經每周治療2~3次後,近半年來不僅改善失眠, 不用聽著耳鳴聲徹夜難眠,也克服焦慮及憂鬱心情, 恢復正常生活步調。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吳俊昌表示, 患者自述三年前開始,耳鳴讓他每晚無法入睡,幾乎快得憂鬱症, 直到透過針灸搭配電針及服用中藥後,發現耳鳴聲逐漸降低,「 主觀耳鳴聲分數」(使用視覺類比量表,總分10分, 分數越高聲響越大)由治療前8分,直到治療三個月後降至5分, 六個月後主觀耳鳴分數剩2分,且自覺失眠情形大幅改善, 雖耳鳴聲仍存,但僅在安靜時才會聽見,多數時間幾乎聽不見, 也不再焦慮及憂鬱。
吳俊昌介紹,在台灣,平均每五個人有一人有某種程度之耳鳴, 其中有5%患者會因嚴重耳鳴而影響日常生活, 至於耳鳴可區分為他覺性及自覺性,前者是他人用儀器或耳朵, 聽到患者抱怨的耳鳴聲,後者卻只有患者自己才能聽得到, 別人並無法聽到,由於耳鳴背後原因複雜, 故初發性耳鳴需先經西醫專科醫師排除危險因素後, 再考慮以針灸配合治療,往往臨床上有顯著改善。
吳俊昌指出,中醫治療耳鳴方式主要涵蓋中、西醫的治療思維, 取穴上使用傳統的中醫辨證思維,加上西醫神經解剖的思路, 希望藉由「非典型路徑」(nonclassical pathway)治療;此路徑除了從內耳傳入神經刺激, 也從其他的感覺系統傳入刺激,進而導致耳鳴的發生,因此, 藉由針刺耳朶附近穴位並搭配電針,來抑制非典型神經路徑, 減緩病患耳鳴。
此外,搭配耳穴治療部分,使用王不留行種子貼紮耳穴,可留置4到 5天,平常即可對其按壓,可延長及加強治療效果。
吳俊昌提醒,耳鳴的治療是長期抗戰, 因許多患者擔心長期耳鳴是否造成聽力受損或全聾, 故仍需衛教患者試著與耳鳴和平相處,以消除不必要之憂慮及焦慮。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