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科學實證的醫療與健康常識
我就個人至今經驗獲得的基本原則來說,許多健康法,甚至可說幾乎全數,都是由過往流傳下來、「不知為何就是這樣」。
可能是動物實驗的資料、某位偉人說過的話、以前教科書的內容,由過去流傳至今,許多還以都市傳說的形式普及於社會。
換言之,幾乎所有健康法都缺乏科學實證。
由1990年代起,歐美開始出現針對過往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醫療行為,例如「投藥」、「在醫院接受檢查」等,探究是否真正具有意義的調查。
以下以藥物的例子進行說明,各位讀者或許更容易理解。
舉例來說,有項研究針對某種藥物的藥效,把一群人分為服用與不服用此藥物2組,進行長期追蹤調查。
藥物追蹤調查包括數點關鍵,如「毫無偏頗地平分為2組人」、「對象並非10~20人的小規模,而是數千~數萬人的大規模」、「觀察期並非10~20天、1個月、半年等短期,而是5~10年以上的長期」等。
以這般方針為基準進行調查後,會發現驚人事實。
最簡單的例子,是降血壓藥物。
不論是醫護人員或病患,時常都認為服用藥物可降低血壓、預防疾病、讓人健康長壽,但事實並非如此。
研究結果顯示,有些藥物的服藥群組壽命偏短、因病過世的人數較多,這個事實著實出乎意料之外。
這般結果可以得知,許多醫療行為未經確實調查就無法得知其效果,使得近年來包含日本在內,全球研究學者紛紛開始投入各式各樣的研究調查。
因此,現今幾乎所有醫療行為都受此洗禮,與其說是再重新評價,不如說是以科學調查重新判斷其效果。因調查結果而改善、修正的醫療行為也不在少數。
雖然晚了些,但約20年前左右興起「不僅限於藥物與檢查,日常生活的健康法、飲食、生活習慣、體質等未一併調查就無法判定」的意見,因此也展開相關研究調查。
舉例來說,從以前開始人們就認為肥胖有害健康,但「究竟為什麼不好」卻說不出所以然。僅止於覺得不健康而已。因此出現了依體重分組,以數千、數萬人為對象,進行5~10年觀察壽命長短的研究。
結果顯示,肥胖會增加罹患疾病的機率,確實有害健康,不過體型過瘦對健康也有不良影響。
歷經形形色色調查研究的結果,健康法包括真正有益健康的健康法、遵循與否都不影響壽命的健康法。
上述這類健康法倒還無妨,真正的問題在於眾人深信不疑的常見健康法中,有著有害健康、縮短壽命之「絕對不可遵循的健康法」。認為有益健康而從事的健康法其實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這無疑是本末倒置了。
我衷心期盼每個人都可清楚分辨真正有益健康的健康法,以及絕對不可遵循的健康法。
絕對不可遵循的健康法有哪些?口耳相傳的健康資訊真的好嗎?在本書中我以個人意見介紹各式各樣健康法。當然絕對不會是「憑感覺覺得好」、「從以前開始大家都說好」這類理由,而是以我個人所知的科學實證為基礎予以肯定的健康法,請各位讀者安心。
醫生說,這些健康常識都是錯誤的!
NG只看總膽固醇數值,就能判斷身體狀況?
研究指出,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膽固醇越高越好,但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膽固醇,則是越低越好。
LDL膽固醇數值高才有益長壽
在序章中曾提及,膽固醇是目前引起眾人矚目並熱烈討論的話題之一。
在義大利針對約45~65歲的3000名受訪者進行長達12年的研究,追蹤低密度脂蛋白與死亡率的關係,並於2005年出版論文。據此調查指出,心肌梗塞的死亡率會隨低密度脂蛋白越低而下降。
附表即是我以此研究資料為基礎繪製的圖表,橫軸為低密度脂蛋白的數值,縱軸為心肌梗塞的死亡率(以1000人為單位換算而得)。
由圖表可一目瞭然,低密度脂蛋白數值與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呈正比。
同時由圖表也可得知男性的死亡率遠高於女性,因此男性應特別注意膽固醇問題。
此外,也有多篇其他研究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越低,人就越長壽,因此「低密度脂蛋白低有助於長壽」的說法確實無誤。
一般健康人低密度脂蛋白數值為120mg/dl左右,但解開高脂血症而獲頒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指出,即使低密度脂蛋白極低也無妨,在20~50mg/dl間仍能提供人體足夠的營養素。
此說法的根據在於,自古以來人類的祖先是以花草、樹木果實、海中與河裡的魚及藻類維生,並培育基因。那時人類鮮少食用動物與乳製品,尚未具備分解、處理膽固醇的機能。換言之,膽固醇數值過低絕不是問題,甚至越低越好。
暫且先不繼續討論此論點,那麼為何會出現膽固醇數值越高越好的意見呢?
HDL膽固醇是好的膽固醇
膽固醇本身絕非不好,膽固醇是生成細胞膜、荷爾蒙、消化液等的重要營養素。
然而,當過多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有時也會是造成動脈硬化的原因。
幾乎所有膽固醇均由肝臟製造,由於不溶於血液,外層包覆著如同肥皂泡沫般的薄膜,成為微粒子散布於血液中。
此微粒子的外形會在血液裡逐漸改變,最後成為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數量過多時就會堆積在血管壁上,成為「壞的膽固醇」。
人體也具備可去除堆積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將其送回肝臟的運作機制。此時活躍的微粒子為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越多,血管就能保持健康,因此高密度脂蛋白又稱為「好的膽固醇」。
雖然在檢查中以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稱呼,但其實人類血液裡仍有其他膽固醇的存在。
因此在醫院進行檢查、健康檢查時,會區分為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涵括所有的總膽固醇。
這也是膽固醇的話題複雜不易理解,甚至有時令人感到混亂的原因。
近年才普及HDL膽固醇檢測方式
總膽固醇,顧名思義即是包括了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以及其他所有的膽固醇。
因此,可能有人的低密度脂蛋白數值低,但高密度脂蛋白數值高,使得總膽固醇數值高而被判定為高脂血症。
總膽固醇數值高時,可能有人並不需要服用藥物,但卻被判定為高脂血症而被要求服藥。
其實以前並無區分低密度脂蛋白與高密度脂蛋白的方法,只能檢測總膽固醇數值。
雖然有計算低密度脂蛋白的方式,但無法稱得上是相當準確。
直到十幾年前發現測量低密度脂蛋白與高密度脂蛋白的方法後,才開始停止檢測總膽固醇數值。
事實上,全球首位提出檢測低密度脂蛋白方式者正是我。那時我向美國雜誌提出以「停止計算總膽固醇數值吧!」為主題的論文,起初受到編輯以「你的觀點很奇怪。我們無法接受這樣的論文」等理由而駁回。經過我數次修改後,該篇論文才被採納。
之後,測量低密度脂蛋白的方法獲得全球認可,檢測總膽固醇的檢查逐漸銷聲匿跡。
特別是近幾年,精準檢測低密度脂蛋白的方法普及,也不再需要藉由算式獲得確切數值。
若是你的檢查項目中有「總膽固醇」這項,表示該醫療機構可能沒有學習到最新知識。
測量總膽固醇並無任何意義,請挑選可以確實檢測低密度脂蛋白與高密度脂蛋白的醫療機構接受檢查吧!
若是低密度脂蛋白過高時,請重新檢視飲食與運動等,並改善生活習慣。
高密度脂蛋白過高無礙健康
高密度脂蛋白與低密度脂蛋白相反,數值越高越有益身體健康。
高密度脂蛋白數值高時,極為特殊體質者容易發生動脈硬化的問題,但目前仍無區別方法。因此,大抵來說高密度脂蛋白的數值偏高並不會有問題。
以我個人持續為病患看診的經驗來說,還不曾遇過因高密度脂蛋白過高而生病的病人。
事實上,日本人在全球也屬於高密度脂蛋白偏高的族群。這點已證實是由於基因構造的關係。擁有特定基因者,高密度脂蛋白就容易偏高。
日本可說是世界屬一屬二的長壽國家,或許也與高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基因脫不了關係。
Dr.岡田的建議
不要相信總膽固醇的檢查值為佳。低密度脂蛋白數值不宜過高,才是真正該留意的地方。
醫生說,這些健康常識都是錯誤的!
NG 揉捏小腿就可以打造健康身體?
平日無運動習慣的人,突然開始揉捏小腿,會有引發經濟艙症候群的危險,反而不利健康。
平日無運動習慣者不宜隨時揉捏小腿
近來,引起我注意的是「揉捏小腿健康法」。主張揉捏小腿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有助於治療各種疾病的書籍十分暢銷。因此,許多人想必也認為這是個好的健康法。
其實,對於平日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這是相當危險的行為,可能會引起「經濟艙症候群」。
經濟艙症候群開始受到關注,始於二○○四年十月,發生於新潟縣的中越地震。在不願前往沒有個人隱私之避難所避難,而選擇在車上過夜休息的災民中,爆發經濟艙症候群,造成4人死亡。
經濟艙症候群的病因,是由於人長時間待在空間狹小的地方,使得雙腳無法充分活動,因此在小腿靜脈形成血栓,當離開車內、下了飛機等突然開始活動雙腳時,血栓經由心臟輸送到肺部,使肺部血管栓塞,因此又稱為「肺血栓栓塞症」,是發病時最嚴重可能導致死亡的可怕疾病。
血管有動脈與靜脈之分,動脈將富含氧氣的血液由心臟運往各臟器,靜脈則將血液由各臟器運回心臟。
動脈中的血液由心臟送出、富含動力,但靜脈卻沒有如同心臟這樣的幫浦。因此,靜脈血液容易因重力影響而堆積於下半身。小腿有「第二心臟」之稱,人行走時小腿肌肉如同幫浦般運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平日有運動習慣,而血管中不易形成血栓、適度活動肌肉者,大概也不會想藉由揉捏小腿來促進身體健康吧!會想用揉捏小腿來促進健康者,想必大多數是平時缺乏運動者。
鮮少步行來活動雙腿時,小腿靜脈的血液循環不佳,容易形成血栓。在此狀態下揉捏小腿,外部刺激可能會使血栓由血管壁上脫落。
想要使小腿的血液循環良好,與其揉捏小腿,不如平日多進行走路等可刺激肌肉的運動。如此一來,不僅較為安全,也更能有效改善小腿的血液循環。
Dr.岡田的建議
無運動習慣者任意「揉捏小腿」,是危險的行為。建議以步行促進小腿血液循環。
本文摘自《醫生沒告訴你的健康知識》
【更多內容請上人類智庫出版集團粉絲專頁。本文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