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51歲的陳姓運將,兩年前因視力模糊、眼前有黑影等症狀就醫,才發現罹患糖尿病,併發黃斑部水腫。因為視力出狀況,看不清楚路名及交通號誌,開計程車常常走錯路,增加乘客糾紛,導致需要短期停業。
收治個案的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副部長黃奕修醫師說,陳先生一開始以新生血管因子抑制劑治療半年仍未改善,今年3月健保放寬給付指引後,轉換使用新型眼內注射長效類固醇,施打後1週水腫就消退,逐漸恢復視力,治療1個月後終於順利復工。
血糖沒控好 視力出狀況時恐有大問題
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眼科教授楊長豪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未妥善控糖,容易引起大小血管病變,又以視網膜病變不易察覺,患者常常視力出狀況才求診,往往已出現黃斑部病變或玻璃體出血。
楊長豪醫師說明,視網膜血管滲漏會導致不正常發炎因子或新生血管因子生成,使血管滲漏的水分、夾帶的蛋白質與脂肪累積在黃斑部,形成黃斑部水腫,早期無症狀,惡化後會導致視線模糊、事業扭曲,甚至可能引起失明等危險。
眼內注射藥物成治療主流 仍有3成患者治療成效不彰
中華民國黃斑部學會理事長暨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部長吳為吉醫師指出,黃斑部水腫以往採取雷射治療或侵入性較高的手術治療,雖能治好水腫卻無法恢復受損視力。如今以「眼內注射藥物」治療為主,包含新生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劑以及新型眼內注射長效類固醇。
吳為吉醫師解釋,新生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劑能減少微血管滲漏阻擋新生血管;而新型眼內注射長效類固醇除了能減少新生血管,也能降低發炎因子消退水腫。降低發炎反應在黃斑部水腫的治療是必要條件,臨床上約有3成患者施打新生血管生成因子後,因為發炎發硬依舊持續,導致治療效果不彰。
健保放寬 療效不佳者能申請轉換治療
今年3月起,健保放寬兩種治療轉換有條件給付,原先治療成果不彰,或有不良反應的患者,能根據病情申請第二階段轉換使用新型眼內注射長效型類固醇,預估能減輕患者一眼約七萬的治療負擔,藥效也更持久能減少回診頻率,能從每月注射,減少到平均四至六個月施打一次。
楊長豪醫師、吳為吉醫師與黃奕修醫師共同呼籲,糖尿病患者應該從飲食、運動、作息方面養成良好習慣,若發生黃斑部水腫,目前兩種不同機轉的眼內註射藥物都有條件健保給付,建議民眾治療時多與醫師討論,加強醫病溝通,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延伸閱讀】醫:缺牙母湯拖太久 選擇MIT植體骨整合更友善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7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