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55歲的張先生,20歲就罹患乾癬,35歲時,卻開始有關節腫痛的困擾,後來才發現竟是乾癬性關節炎,髖部、腰部、手腳踝關節都接連腫痛,甚至痛到無法翻身起床,痛苦不已。試過多種方式治療後,目前使用生物製劑控制,但仍有部分熱脹腫痛的情形,期待往後能有新的治療選項,減少不適症狀。
3成患者合併乾癬性關節炎 注意這些徵兆別耽誤治療
財團法人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董事長蔡世滋醫師表示,全台乾癬患者約8~10萬人,約有3成的乾癬患者會發生乾癬性關節炎,再加上未經歷乾癬治療、直接出現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推估至少超過2萬人為乾癬性關節炎所苦。
臺灣乾癬暨皮膚免疫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醫師表示,乾癬性關節炎常見的病徵如周邊關節疼痛、下背痛、香腸指、足底筋膜炎等問題,還可能出現指甲凹陷脫落的狀況,若未及早發現治療,恐造成骨頭、關節腫脹疼痛甚至變形,導致不可逆的傷害。打電腦、滑手機、開瓶罐、扣鈕釦、綁鞋帶等生活中的簡單小動作,許多病友都難以進行。
乾癬性關節炎未妥善治療 恐關節變形回不去!
財團法人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執行長、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醫師表示,乾癬性關節炎若不積極治療,2年內有47%的患者會出現關節變形無法復原的問題。然而,有8成患者即便接受了治療,仍感覺到中度以上的疼痛;也有半數病友會因現有治療方式及藥物副作用感到不適,需要在治療一年後換藥。
中重度患者治療新選擇! 口服標靶藥物6月起納保
蔡長祐醫師指出,目前乾癬性關節炎的治療選擇,在初期有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免疫調節劑等選擇,若疾病進展嚴重,則會使用生物製劑針劑,不過仍有約2成患者,在針劑治療後仍會有不適感。
針對中重度患者,目前已有最新的口服標靶藥,蔡長祐醫師說明,根據研究,患者在治療2週之後,可明顯感到疾病緩解;50%的受試者,在治療3個月的時間後,關節腫脹疼痛的症狀明顯改善。這項口服標靶藥物在今年六月納保,對患者來說更方便,成為乾癬性關節炎患者進階療法新選擇。
醫師提醒病友,若發現指甲病徵、下背或關節疼痛,需要特別提高警覺,以免耽誤黃金治療期。
【延伸閱讀】乳癌是挑戰 化療是夥伴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56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