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新冠病毒─血清學檢測1】快篩、無症狀感染檢測 跟都它有關

記者: 健康醫療網
社會新聞 | | 觀看數:0
【決戰新冠病毒─血清學檢測1】快篩、無症狀感染檢測 跟都它有關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二月疫情之初,中部白牌車司機(案19)成新冠肺炎死亡首例,且感染源未明,引發社會不安情緒。追查司機工作史後,指揮中心推論感染源很可能是一名浙江台商乘客,但回頭採檢後,該名台商早已康復,檢測不出病毒核酸。對此,指揮中心決定抽血驗台商有無病毒抗體,果真驗出抗體弱陽性,顯示曾受感染,成功揪出感染源─「血清學檢測」立下大功。

權威期刊《自然》3月23日報導,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之際,建立檢驗來追蹤可能感染人數是防疫當務之急,各國紛紛建立病毒核酸檢驗。不過,杜蘭大學醫學院病毒學家Robert Garry警告,當前病例僅僅是「冰山一角」,仍有許多輕症、無症狀感染者未被檢測到。

專家指出,發展「血清學檢測為重要目標」,能夠偵測人體內病毒抗體,揪出曾遭感染的人,並用來調查社區感染情形,提供重要公衛資訊。

為何需要血清學檢測? 核酸檢測有這些限制

臺大醫學院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兼任副教授、前臺大醫院病毒檢驗科主任高全良受訪時指出,新冠病毒在感染初期,在患者呼吸道、腸胃道甚至血液中,都有較高濃度的病毒,因此檢測新冠病毒感染,目前都使用「核酸檢測法」(nucleic acid testing, NAT),檢測患者檢體中是否有病毒(核酸)存在,作為確診判斷依據。

然而,隨病程進展,患者體內的病毒濃度逐漸降低,就很難再檢測到病毒核酸。

目前尚未了解,新冠病毒IgM抗體可在患者身上存在多久,以一般病毒而言,可能只會存在數週。反觀,新冠病毒IgG抗體,則可存在較久時間,可能長於一年以上。因此,高全良解釋,病毒量隨病程下降後,取而代之的,患者體內對抗病毒的抗體開始產生。目前所知,病發後平均第10天起,血液中可檢測到新冠病毒IgM抗體,第12天起會檢測到新冠病毒IgG抗體。


1014197

血清學檢測有何重要性? 檢驗專家這樣說

「據此新冠病毒抗體在病患上的變化過程,可發展出血清學檢測,做為新冠病毒感染的診斷方法。」高全良指出,在病人發病的早期,可以用核酸檢測做診斷依據。但病毒量隨病程發展降低後,可檢測血清中的病毒IgM抗體,如呈現陽性,則可判定為最近感染。另外,也可同時檢測急性期(感染初期)及恢復期(間隔2-4週)患者的新冠病毒IgG抗體的變化,如在恢復期時,有4倍以上抗體升高的現象,也可判定有病毒的感染。

另外,高全良提到,這類血清學檢測,也可發展單株抗體,來檢測檢體中是否有病毒抗原(特定病毒的蛋白質),作為「快篩試劑」(檢測時間只要15分鐘)。如病毒抗原陽性,則可判定有新冠病毒感染。(如中研院、國衛院研發中的快篩試劑)

除了使用血清學檢測來診斷感染外,由於病毒抗體可在體內存留相當長的時間,因此常被用來做為病毒流行病學的研究工具。高全良說明,可在一定地區,採取足夠代表性的血清樣本,並偵測抗體的「陽性率」,作為病毒在該地區流行的「盛行率」。


1014198

提供流行病學依據 了解社區感染實況

他解釋,例如可以了解此次武漢地區,除確診病例數外,整個社區中有多少比例的人受到新冠病毒感染(包含無症狀)。未來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減緩後,也可了解台灣各地區的新冠病毒感染的盛行率。

另外,究竟鑽石公主號郵輪上,有多少人感染,血清學檢測也能得知答案。


1014199

參考資料:

1.Coronavirus tests: researchers chase new diagnostics to fight the pandemic

2.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延伸閱讀】肺癌新一代ALK標靶納健保 無惡化存活期1年增至近3年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76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20-04-10 11:15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