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全球拉警報!別再覺得不差你一個!

地方新聞 | | 觀看數:0
氣候全球拉警報!別再覺得不差你一個!

(原文出處:交大喀報/記者  鄧萱妤 報導)
明年2020年,將是《京都議定書》的收割年,同時為《巴黎氣候協議》的啟動年,期望G20各國在21世紀末前,將全球平均溫度控制在1.5至2℃以內的升幅。然而,根據聯合國環境署的《溫室氣體排放差距報告》,2014年以來停滯三年的碳排放量(以下簡稱碳排),從2017年起又逐漸上升,繼2018年達到高峰值553億噸,今年數字仍持續增加。在德國看守(Germanwatch)於12月10日公布的「2020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中,臺灣被評為倒數第三,我們的氣候行動怎麼了?

與暖化賽跑 我們嚴重落後小標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5次締約方大會(COP25),於12月2日在西班牙馬德里,展開為期兩個星期的會議,聚焦制定碳市場交易規範、「具體」改善計畫以及如何幫助受暖化衝擊的受災國。臺灣自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至今未能加入,每年卻還是有關注氣候變遷的民間企業積極參與高峰會,如連續參與十三年的台達電,今年針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出的《氣候變遷中的海洋與永凍圈特別報告》,呼籲人們重視嚴重的冰河消失、颱風異常、調節溫度失衡、海洋酸化及珊瑚滅絕等水圈生態系統的崩解問題。


1011544
南極、北極的冰山近幾年加速融化。(圖片來源/Unsplsh)


國際扶貧發展機構樂施會(Oxfam)2日發表聲明,近十年來的極端氣候及天災不斷,已造成每年超過兩千萬人成為氣候難民,相當於每兩秒就有一人被迫遷離家園。世界氣象組織(WMO)最新報告指出,若要達到2050年碳中和(總碳排為零)的目標,未來十年各國必須每年大減現況的五倍才有可能。溫室氣體排放量提高導致氣溫年年上升,全球升溫導致冰層融化,融化後又釋放更多原本貯藏於大地的碳藏,如此無限地惡性循環也造成嚴重的海平面上升,讓臺灣及其他島國深陷淹沒的潛在危機。


極端天氣頻繁 危機感要變現行動力
逼近碳排自訂目標的收割年,各地仍災難頻傳。義大利威尼斯及英國泰晤士河地區因不尋常的水位上升,洪患不斷,整個城市幾乎泡在水中;美國被極地渦旋長時間覆蓋境內近乎一半的範圍,造成死傷之外,也使旅遊業損失慘重;歐洲熱浪使各國陸續刷新歷年最高溫紀錄,法國甚至傳出熱衰竭致死的案件;中國東南各省及東南亞國家嚴重乾旱,土地龜裂、農糧及水資源缺乏,人民生活困頓;澳洲及美國加州森林大火延燒多日,釀成災難性的空汙及動植物的損傷。

臺灣近年忽熱忽冷的天氣變化,讓民眾對極端氣候明顯有感,但人均碳排還是居高不下。中央研究院蕭新煌研究員在《研之有物》專訪中表示:「雖然人人都有意願做出小小改變,也贊同政府應為氣候變遷制定政策,但遇上需要付出相對高代價的政策時,則接納意願低迷。」如何減少個人或企業對於碳稅的抗拒,蕭新煌也建議,政府應該讓民眾了解稅收如何達到中立,也就是碳稅將如何使政府及納稅人同時獲利,又不干預市場機制;並透過教育讓低碳行為慢慢融入生活,及透過科技讓每個人都更能掌握自己的碳足跡;而在政府推行政策時,也可提供公民參與、直接溝通的途徑。


1011545
澳洲森林大火的分布情形。(圖片來源/MyFireWatch

青年意識發起全球罷課日
瑞典少女桑柏格(Greta Thunberg)於今年9月23日,在由聯合國祕書長召開的氣候行動高峰會中,發表演講指責各國領導人怠於執行氣候政策,她說:「你們用空談偷走了我的童年及夢想,然而我還算是幸運的,有些人正在受苦、正在死亡,我們正處於大型生物滅絕的開端。」並不斷質問:「How dare you?」她發起的全球罷課日,受全球185個國家,總共超過400萬人響應,例如:德國、澳洲、俄羅斯、英國等等,甚至在甫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的美國,也有大批青年走上街頭示威。

在臺灣也有不少青年響應,經粉絲專頁回覆,臺灣各地的示威發起人並非從中心組織派出的代表,而是發起人自覺氣候變遷的緊急性,才慢慢匯聚、彼此認識。今年11月29日由多位學生舉辦「2020台灣總統大選候選人與青年氣候政策對談」記者會,要求各候選人說明因應氣候危機,將提出什麼樣的具體計畫;也有許多青年透過非政府組織發聲,罷課至政府機關表達訴求。青年的危機意識讓他們採取更高的行動力,只為了保留一個未來仍美好的家。


1011546
環保少女桑柏格演講時的照片。(圖片來源/臉書

欲達無碳經濟 牽一髮動全身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自就任以來堅持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原因是造成國內財政龐大負擔及大量勞工失業,至今仍持續減少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的氣候政策,例如:放寬汽車燃油效率限制、減緩燃煤電廠進行能源轉型等等。巴西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強調地球之肺—亞馬遜森林為巴西的資產,長期鼓勵農民用火耕的方式增加地力並拓展農地,2017年通過土地私有化,讓更多人可以任意開墾雨林。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呼籲G7將亞馬遜森林大火列為首要議程,卻引來波索納洛抨擊覬覦政治利益。

政治、經濟、生態環環相扣,各方有各方的考量和立場,但如再不行動改善氣候,政治和經濟也只能是空談。今年11月,1.1萬名科學家聯署在《BioScience》發表研究,重申2017年的氣候警告,並提出具體改善氣候方針,希望讓科學撼動政治意識,呼籲各領導人放棄盲目追求GDP成長,加速實踐「無碳經濟」。科學家也盼社會大眾更落實低碳生活,少吃家禽肉類、少用冷煤,並重視生態保育。而人口過度擴張也是造成高碳排的重要原因,地球人口成長率分布極度不均,開發中國家人口暴漲,已開發國家卻面臨少子化、高齡化。如何降低全球人口老化,並有系統地達到人口負成長,也將成為未來重要課題。

1011547
亞馬遜雨林被喻為地球之肺。(圖片來源 Instagram

IPCC《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及科學家投書於《Nature》的文章皆發出警示,地球已經面臨臨界點,再不採取行動恐無法挽回。氣候變遷已經不夠形容現狀,2019年《牛津字典》統計最高搜尋關鍵字為「climate emergency(氣候緊急狀態)」,改善氣候不能再只是紙上談兵,低碳生活與減碳政策應該雙管齊下,能源轉型、再生能源都將是臺灣未來發展的重心。


封面圖來源:Unsplash
關鍵字:全球暖化、氣候危機、聯合國氣候高峰會、科學家聯署、Fridays for Future、減碳

閱讀更多交大喀報的文章

看更多文章
【更多請上公益媒合平台《善耕365公益媒合平台》官方網站;《善耕365公益媒合平台》粉絲團】

最後更新時間:2020-04-01 13:15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