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目前結核病仍普遍存在,以發生率而言,男性比女性高,老年人比年輕人高,臺灣20歲以上成年人在1993年的X光診斷肺結核盛行率為0.65%,依據2002年健保結核病就醫資料推估,20歲以上人口結核病盛行率為0.11%,近年盛行率確實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潛伏結核感染者預防性投藥 有效降低發生率
雖然盛行率降低,但每年仍有結核病新發病個案,威脅民眾健康。大約90%的結核桿菌感染者是無症狀,所以預防的關鍵在於,找出潛伏結核感染者進行治療。
潛伏結核感染雖然不具傳染力,但由於結核菌可長時間潛伏病人體內,約有5-10%的機率發病,成為可傳染他人的結核病病人。及時篩檢並預防性投藥治療,即可消滅體內潛藏的結核菌,降低未來成為結核病人的機率,保護力可高達9成。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預防勝於治療」,預防結核病可從「環境通風」、「早期發現」和「預防性治療」等三大面向著手:
1.經常保持所處環境的通風、增加室內新鮮空氣的交換。
2.定期進行胸部X光檢查,或留意結核病早期症狀,平時以七分篩檢法進行症狀監測,咳嗽兩週2分,有痰2分,胸痛1分,沒有食慾1分,體重減輕1分,當上述症狀達5分以上,建議趕快就醫(胸腔科或感染科)檢查,以即早診斷及接受治療。
3.對於潛伏結核感染者,以預防性投藥治療減低未來發病的風險。
糖尿病、腎臟病患者 潛伏結核感染風險增
另外,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委託臺大醫院、萬芳醫院及新光醫院三家醫院,試行重要高風險族群潛伏結核的感染篩檢。或以X-ray穿透式影像檢查方式,並免費提供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簡稱IGRA),以抽血的方式進行檢查,找出潛伏結核感染者,提供預防性藥物治療。
109年新增45歲以上糖化血色素(HbA1c)>9.0%的糖尿病患、慢性腹膜或血液透析個案兩大族群,進而提升潛伏結核治療涵蓋率,降低日後發病風險。
目前在國際上建議要篩檢的重要高風險族群,除接觸者外,就是免疫功能不全病人,其中包括糖尿病和末期腎臟病患者;因為免疫力較低,發生潛伏結核感染風險為一般人2-3倍。而國內末期腎臟病的人數和密度為世界之首,依據文獻顯示,約有2至6成患者有潛伏性結核病,發病風險為一般人10-25倍。
潛伏結核者未必發病 及早篩檢預防治療
潛伏結核感染者不是結核病人,沒有任何症狀也不具傳染力,如被醫生診斷為潛伏性結核感染者,也無需擔心,只要依醫師評估進行潛伏性感染治療,即可有效減少日後發病的機會,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50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