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查指出,在台灣每10對伴侶,便有1至2對為不孕所困擾的經驗。有一名26歲女性長達四年月經沒有,本應無法懷孕的個案。西醫婦產科判斷她的子宮內膜嚴重萎縮導致閉經,子宮內膜厚度過薄難以受孕。但所幸患者與中醫師配合都很有耐心並未放棄,經過約半年治療後,基礎體溫出現雙相、明顯高低溫差,且整體趨勢近於正常水平,多年未至的月經也每月準時報到。
基礎體溫判讀下 中醫週期療法藥方調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陳安履醫師表示,所謂的中醫週期療法是指在現代基礎體溫的判讀下,給予中藥處方治療。透過基礎體溫的測量和記錄,西醫可判別該女性相關激素的分泌水平並確認有無排卵;至於受過此訓練的中醫師則透過低溫高溫期時間長短、溫度數值與波動,而給予腎陰腎陽的方補充調整,這裡的腎陰腎陽即為,相關激素影響女性濾泡成熟、子宮內膜增厚的一系列轉化合成作用。目前中醫師公會全聯會試辦的中醫提升孕產照護品質計畫,便提供有此需要的女性予以健保給付。
古典中醫四診辨證結合 提高女性受孕機會
執行中醫週期療法除了需精細的進行基礎體溫判讀外,陳醫師說明,還必須跟古典中醫四診辨證相結合,才能真正提高不孕症女性受孕的成功率。理由很簡單,中醫理論最基本的氣血、寒熱、濕瘀、虛實即使是ㄧ般民眾也能朗朗上口,但若不能精確的診斷其病變發生的臟腑、位置以及彼此間的比重,則不能精準選擇用藥處方,最常見的結果,就是服用藥物後卻沒有任何感覺。
雖然基礎體溫可以準確的告訴中醫師,如何進行腎陰腎陽的補充調整,但生活環境與自身有太多因素,會透過干擾女性的下視丘-腦下垂體-卵巢-子宮生殖軸而影響生殖相關激素的水平而導致不孕。
血瘀則子宮環境不好 中藥處方活用治療
陳安履醫師指出,比如壓力、或睡眠問題,可能干擾到下視丘與腦下垂體,進而影響後續激素的分泌,使濾泡生長與子宮增厚受到影響。若飲食不節、脾虛痰飲等使營養物質吸收不好,也會影響激素的合成,要知道這些相關激素的合成原料就是胺基酸、脂肪與醣分子。
若屬中醫所說的血瘀,則子宮環境不好,也會影響子宮內膜的納受性導致受精卵不能成功著床。這些干擾因子必須仰賴專業中醫師脈診、舌診等精準判別。
事實上,像是子宮異常、卵巢早衰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導致的不孕症都是中醫週期療法的適應範圍。正因為中藥處方與中醫理論是如此的多樣與靈活,故賦予了中醫在治療不孕症上,有無限的可能與發展。
【延伸閱讀】
高以翔讓人重新看見「猝死危機」 3大高風險群可考慮植入式去顫器預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72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