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氣就大叫、亂摔東西,講都講不聽
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發脾氣、做出粗魯舉動時,父母可能會被嚇到不知所措。看到孩子咬同學、用頭去撞牆撞得「砰砰」作響,大人會心想:「孩子怎麼會變成這樣?」然後也因為被嚇到而用各種方法試圖阻止孩子的行為。
例如孩子在賣場裡吵著要買玩具,一被拒絕就把那玩具隨便亂丟,這時父母通常會有下列反應:
- 你再這樣,以後就不帶你來賣場了。
- 警察叔叔會來把你抓走喔!
- 其他小朋友有像你這麼壞又亂丟東西嗎?沒有!為什麼只有你這樣?你弟弟又乖又聽話,你當哥哥的怎麼都不懂事?唉唷!真丟臉。
- 你往哪裡亂丟?不知道這樣很危險嗎?還不快撿回來放好!
- 這裡的玩具都是要讓別人買回家的。你弄壞了就要賠錢,快道歉!
- 丟什麼東西!你知道自己做了什麼好事嗎?都跟誰學的?
這裡大人使用了以下策略:
- 指示和命令:撿回來!/快道歉!
- 脅迫和警告:不帶你來了。/警察叔叔帶你走。
- 比較:弟弟都很乖……
- 理性說服:這些都是新的。/要賠錢喔!
- 追問:為什麼亂丟?/跟誰學的?
父母是希望孩子能明白自己錯在哪裡,下次不要再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大人會生氣、用各種手段,不過父母想教的,真的能透過這些完整傳達嗎?孩子聽了上面的那些話,就能發自內心地說「我做錯了,我下次不會再犯了」嗎?
我們先回想一下自己小的時候吧!被拿來跟別人比較的時候、被強制要求及脅迫的時候、被指示和命令的時候,我們的心裡會產生什麼樣的作用呢?是會老老實實地聽從父母的話,還是想大吼:「我為什麼一定要那樣!」然後心裡更彆扭呢?是會窩心地覺得「爸爸媽媽是因為愛我才這麼說的」,還是會難過地認為「為什麼爸爸媽媽都不了解我」呢?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發脾氣、做出粗魯舉動時,父母可能會被嚇到不知所措。然後也因為被嚇到而用各種方法試圖阻止孩子的行為。
比較、強求、脅迫、指示和命令,會激發孩子心裡覺得丟臉、自責、害怕等負面情緒,這些情緒會消耗掉精力,也會讓人喪失熱忱,沒辦法繼續學到新事物,當然也很難產生積極正向的變化。假如孩子真的乖乖地順從這些話,與其說他們是認同父母講的話,不如說他們只是討厭讓大人「更生氣」罷了。也就是說,孩子這樣的行為並不是出於想追求期盼的「趨向型動機」,而是出於想避免遇見討厭事物的「迴避型動機」。
如果孩子是因為害怕、丟臉、覺得自責、或討厭被罵才不做那些行為,那等到會罵自己的父母不在時,他們又會重複做出同樣的舉動,而父母也必須慢慢提高責備的強度才能維持相同的效果。經歷了這些過程,最終會留下什麼呢?我想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父母會自暴自棄地覺得「我的小孩就是不聽話」!而孩子也會覺得「爸媽天天都愛生氣」。
教導者的「觀點」比教導的「方法」更重要。假如父母的觀點覺得:就算用各種厲害的技術也很難讓孩子改變,有這種想法就注定會失敗。
- 反正孩子講也講不聽。
- 他天生就是攻擊性很強嘛!
- 他很難改變啦!
- 要用打的教他,他才會懂。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比較、強求、脅迫、指示和命令,會激發孩子心裡覺得丟臉、自責、害怕等負面情緒,這些情緒會消耗掉精力,也會讓人喪失熱忱,也很難產生積極正向的變化。
我們換個方法,改用下面這樣的觀點看待孩子怎麼樣?
- 他會這麼做,背後一定都有原因。
- 是他做出來的行為不好,不是孩子不好。
- 孩子是會改變的。
- 花多一點時間也沒關係,投資的時間絕對不會白費。
接著提出下面幾種教養方法讓媽媽參考:
- 讀懂孩子的內心
孩子通常是因為遇到有事情不順心才會生氣,所以要先讀懂他的「心」。當小孩遇到了解自己心情的人,就會豎起耳朵聽對方說些什麼。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先讀出孩子的心情,孩子的耳朵也會立刻打開。
- 原來你是因為撞到桌子很痛,所以才生氣的啊!
- 你想跟朋友一起玩,可是他們都不跟你玩,難怪你會生氣。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孩子通常是因為遇到有事情不順心才會生氣,所以要先讀懂他的「心」。
- 示範給他看
直接讓孩子看到我們是怎麼表達生氣,還有讓自己冷靜下來的方法。
- 生氣的時候深呼吸,可以緩解怒氣。
- 被惹怒的時候用冷水洗臉有鎮靜的效果。
- 如果你已經在生氣,不要大叫,可以說:「媽媽,我現在在生氣。」
- 讓他自己做做看
沒有自己做過就學不到,讓孩子親自試著做一次,這是能最快學會的方法。可以讓他當場試試看你教他的冷靜法和表達法。
- 現在我們一起深呼吸。
- 你去用冷水沖一下臉看看。
- ○○啊,你要不要說說看「我現在很生氣」?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讓孩子親自試著做一次,讓他當場試試看你教他的冷靜法和表達法。
- 彼此分享心得
一起討論剛剛試用的方法效果怎麼樣。萬一覺得沒什麼幫助,就再找找其他方法;如果覺得效果不錯,就稱讚一下樂於嘗試的孩子,然後請他下次生氣時試試這個方法。
- 你試過之後覺得如何?
- 有效嗎?還是要再找找別的方法?
- 下次生氣的時候,我們就這麼做吧!
教孩子新的事情時,「提問」是一個很棒的工具,因為提問可以刺激「思考」。爸媽與其用一般的方式直接告訴他答案,不如丟出一個好問題讓孩子自己先想過一遍,他可能還會說出讓人驚喜的答案。當然小孩子的回答也許會有點幼稚或不切實際,不過要是能用提問讓孩子自己找到適合又值得一試的答案,不也很讓人開心嗎?而且如果孩子自己去找答案,他願意去做的機率也會比較高,畢竟最後要付諸行動的主角還是孩子自己。
舉個例子來說,當孩子搶了朋友的玩具,大部分的爸媽都會壓著孩子的頭要他道歉:「趕快跟人家說『對不起』。」的確需要教孩子懂得認錯和道歉的勇氣,不過孩子被用這種方式逼著說對不起,是沒辦法發自內心道歉的。然後看到勉強擠出「對不起」這三個字的孩子,家長又會再次被惹怒,說:「你有誠意一點!」如果想讓孩子誠心地道歉,就先別強迫他,換個順其自然的方法讓他察覺自己的錯誤,像是下面幾個提問:
- 你對朋友大吼他就哭了,你看到他哭心裡有什麼感覺?
- 如果今天朋友對你大吼,你心情會怎麼樣?
- 朋友哭成那樣,你覺得應該對他說些什麼?
當孩子用粗魯或暴力的方法表達生氣情緒時,父母選擇懲罰或教訓孩子,就很難期待他能自發性地改變,而看到處罰完還不願意改的孩子,父母就會更加失望。應該要讓孩子自己明白生氣會帶來什麼影響,並訓練孩子一步步地改變表達情緒的方式。
本文摘自《一流媽媽的怒火說明書:孩子不受傷、自己不懊悔!35萬家長信賴的育兒專家,教你如何表達生氣的情緒管理法》
作者:金芝惠
出版社:台灣廣廈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