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急著出手幫孩子解決問題!」五個步驟,如何陪伴孩子練出因應挫敗的本事?

記者: 圓神出版
地方新聞 | | 觀看數:0
「不要急著出手幫孩子解決問題!」五個步驟,如何陪伴孩子練出因應挫敗的本事?

五個步驟,陪伴孩子長出因應挫敗的本事

雖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是「最好一件也別發生在我的孩子身上」。

有可能嗎?大概很難。我常遇到很多焦急的父母,向我分享孩子在學校裡遇到的困境,問我該怎麼辦?

「我該幫孩子去向學校老師溝通一下嗎?」

「我該幫孩子去跟欺負他的同學說一下嗎?」

「我該幫孩子安排去參加課後補強的課程嗎?」

「我是不是該勸我的孩子放棄這次機會好了?」

 「如果讓孩子轉學是不是比較好?」

常常,家長們早已心有定見,只不過是想找人確認一下自己的做法而已。

 

比解決問題還重要的事情:因應問題

但是,我常會說,不要急著出手幫孩子解決問題。為什麼?

第一,你能確定你的解決方案是最好的嗎?有很多我們大人自以為能幫上孩子的方式,對孩子而言卻是越幫越忙。

第二,當你在最短時間內,幫助孩子剷除當前的困境,也同時移走了孩子從困境中學習的機會。

936189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不要急著出手幫孩子解決問題,原因有兩點!

 

人遇到了困難會設法去解決,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如果是解決不了的事情呢?我始終覺得,比起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因應問題」。所謂因應問題,就是知道當前的困境並非一時半刻能夠移除,但仍有勇氣去面對,並能與困境共處,最終從中學習與成長,甚至超越困境。

換句話說,若能在不危害自己或他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在挫敗中學習與成長,這比起讓他一帆風順地長大,還要可貴。

 

讓孩子感受到力量的陪伴

關鍵就在「陪伴」這兩個字。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對難題,只給予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勵,非必要不過度干涉,背後的信念是:「相信孩子自有面對困難的能耐。」

舉個常見的例子,孩子回到家,板著一張臭臉,說:「班上同學不喜歡我!上課分組都不願意跟我同組⋯⋯」聽到這裡,你會怎麼做?

「孩子,別擔心,我會處理!」接著一通電話打去給導師說清楚、講明白。或者,第二天一早衝到學校去向同學興師問罪。你會這麼做嗎?小心,你可能正在幫倒忙,同時也剝奪了孩子自己面對困難與解決問題的機會。

936190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你應該多聽聽孩子,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困境?

 

如果你是靜下來,問問孩子:「怎麼啦?」「發生了什麼事?」「我想多了解一點」然後不帶評判,就只是聽聽孩子怎麼說,接著同理孩子的情緒:「我知道遇到這件事,你感到很難過、很委屈。」最後詢問孩子:「那麼,你覺得,怎麼辦才好呢?」聽聽孩子想要怎麼面對這個問題。那麼,這個過程本身,就已經發揮陪伴的最大功能—帶給孩子繼續面對問題的力量。

 

陪伴孩子因應挫敗的具體途徑

身為父母,請堅實地相信一件事:「孩子自有其面對問題的能耐。」因此,大人要做的就是繼續給出支持,讓孩子感受到更多力量。具體而言,當孩子遇到困境時,家長可以透過以下途徑陪伴孩子更有力量地因應問題。

 

❶ 傾聽孩子的處境:「發生了什麼事?」

一個正在困境中奮力掙扎的人,是很希望被看到、被關心的。這時候,家長只要用溫和的口吻問道:「怎麼啦?」「發生什麼事了?」「可以多說一點嗎?」「我想要知道多一點,好嗎?」引導孩子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出來。但過程中就只是聽,不評價、不說道理。記得,孩子最不需要聽到的,就是一道又一道「你該怎麼做」的建議。收起這些想幫孩子解決問題的意圖,只要傾聽就好。

 

❷ 回應孩子的情緒感受:「這一定很難受吧!」

聽了這麼多,當然不可能什麼都不回應。首先,也最迫切的,就是回應孩子在這個困境中的情緒感受,像是:「我知道,你一定很難受吧!」「心裡很委屈吧!你一定很希望同學能理解你。」「你已經很努力了,結果卻還是如此,一定充滿無力感吧!」「光是坐在座位上,就一定感覺很煎熬吧!」用同理的態度說出孩子的情緒感受,讓孩子感受到被充分理解,進而建立起關係連結。「知道有人懂我」這個念頭,本身就能產生力量。

936191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回應孩子的情緒感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❸ 詢問孩子的解決方案:「那麼,你打算怎麼辦呢?」

接著,多問一句話:「那怎麼辦呢?」「接下來,你會怎麼做呢?」也就是,讓孩子自己說說他面對問題時的因應策略與想法。只是,許多大人在聽了孩子的解決方案後,便忍不住大肆批評:「這樣行不通啦!」「難怪你會一直被困住!」接著滔滔不絕地說起各種自以為高明的方法,往往令孩子更感挫敗。

家長要做的,是理性地與孩子討論,他所提出的解決方案中的利弊得失,該如何落實,怎麼做會更好。有時候,在這樣的討論下,會迸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❹ 肯定孩子因應問題的過程:「你是怎麼做到的?」

當然,孩子也可能雙手一攤,告訴你:「我不知道!」或者回答:「問題不可能被解決的。」這時候,家長可別急著信心喊話。請帶著好奇詢問孩子:「你是怎麼撐下來的?」「即使壓力這麼大,你仍然願意去面對,你是怎麼做到?」

936192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請帶著好奇詢問孩子:「你是怎麼撐下來的?」「即使壓力這麼大,你仍然願意去面對,你是怎麼做到?」

 

 

我們開始將回應的焦點,放在孩子因應問題的「過程」中(有別於「結果」,也就是,問題是否被成功解決了?)那些「不簡單」與「難得」之處,目的是在讓孩子見證自己因應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傳達出一份信任:「我相信,你是做得到的!」

這是在陪伴孩子因應挫敗時,最強大也最不容易做到的回應方式。但家長若願意透過一再地練習,便會發現,總有辦法給出孩子一些肯定:

 

◎ 肯定孩子沒有放棄。

◎ 肯定孩子願意面對。

◎ 肯定孩子的求助行為。

◎ 肯定孩子的積極態度。

◎ 肯定孩子願意採取行動。

◎ 肯定孩子想要解決問題的企圖。

◎ 肯定孩子的體貼。

◎ 肯定孩子的投入心思。

 

❺ 感謝孩子的信任:「謝謝你願意告訴我。」

「謝謝你願意告訴我」是句充滿魔力的話語。當孩子願意開口把心事告訴父母,正代表著對父母的信任,否則他大可以自己悶著頭去面對困難就好,何必對大人示弱。所以我們需要先感謝孩子對我們的信任,讓孩子知道我們感到被在乎,覺得自己是重要的。

尤其是面對那些常講「不知道」「沒差」「還好」或拒絕溝通的孩子,要重啟連結與對話的途徑之一,就是當孩子願意多表達一點時(就算是說「不知道」也好),立刻回以「謝謝你願意告訴我」這句話,往往會讓孩子願意與我們分享更多。

「發生了什麼事?」

「你一定很難受吧!」

「那麼,你打算怎麼辦呢?」

「你是怎麼做到的?」

「謝謝你願意告訴我!」

時常表達這五句話,便能在陪伴孩子因應困境的過程中,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滿滿的愛與支持,即使害怕與無力,也願意堅持下去。

你學起來了嗎?

 

936193

本文摘自圓神出版社《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

 

【更多內容請上圓神出版。書是活的粉絲專頁,或圓神書活網;本文由圓神出版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9-11-06 04:33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