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林可妮報導】針對北都有線電視調處案所引起的糾紛,傳播學者指出問題的關鍵之一在於戶數到底多少,主管機關應該協助釐清真實戶數,才能保障業者與收視戶的權益。
文大新聞系副教授莊伯仲指出,此類有線電視斷訊事件,每隔幾年就來一次,儘管理由每次或許不同,但受害的都是全台收視戶,建議「公親」——主管機關NCC有再加把勁的必要。
莊伯仲教授指出,斷訊問題一直未能解決的原因,早年多在於收視戶數認定以及私接戶難以處理,現今又有OTT平台加入競爭的問題,導致上下游業者無法釐清正確的交易數據而產生授權費的爭議,但是現在已經從類比技術進入數位技術,解決問題的方法頗多,對於這樣的結構性歷史共業,可以透過產官學民合作來解決。
一位重量級頻道業者的主管則指出,現有的新進業者,其實都不是真的「新」業者,對於頻道的價格、代理模式、市場談判的方式及法令規定等遊戲規則,大家都很清楚,他們選擇以削價方式競爭,讓營收低於應支付的節目成本,本來就不為市場樂見,然後又回頭控訴說受到不公平對待,再以拖欠方式要求降價,試問有哪個產業是這樣做生意的?這位資深的頻道業者的主管指出,現在NCC以調處為名,不准頻道斷訊,雖然出發點或許是善意,但是也可能會被誤以為是「助紂為虐」?那就冤枉大了,更何況,要繼續調處多久才能有結論?這位頻道主管呼籲NCC應該放手、回歸市場機制。
另一位不方便具名的有線電視業者則指出,NCC有委員私下贊成斷訊,因為這才是符合市場機制的做法,而且只會有少數頻道受影響,有的還有替代頻道,所以衝擊其實不大,不像以前是全面斷訊,打開有線電視什麼都看不到。這位業者認為,可能是卡在選舉,主管機關擔心長官會有壓力,所以盡量維持安定的表象,但這其實反而不利於有線電視產業的健康發展,而且小幅斷訊或換訊反而有助於頻道良性競爭,說不定還會是選舉利多,如果這樣的話,NCC反而是貢獻深遠。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