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陝紅宇
在這個娛樂至上的時代,各大明星的演唱會儼然是熱追之物。整個舞台布滿閃耀的霓虹燈,搭配上混雜著青春與熱鬧的情感樂律,主唱一登台,台下的觀眾就會繳械投降,紛紛舉起手中的螢光棒來應援,其實這只是最基礎的一種享受。殊不知,元代人早已走過了這個階段,已將演唱會推向了更高層次。
元代最負盛名的一場演唱會是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在虎丘舉辦的“崑曲清唱”。這場演唱會吸引著各路崑曲界的大腕,也接納著不同社會階層的觀眾。張岱在《虎丘中秋夜》中寫道:“虎丘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屬,女樂聲妓,曲中名妓戲婆,民間少婦好女,崽子孌童,及游野惡少,清客幫閒,無不鱗集。自生公台,千人石,鶴澗,劍池,下至試劍石,一二山門,皆鋪氈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平民老百姓早早的拿好墊子席地而坐,不分男女老少、高低貴賤,從高處望去,人多到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這是何等的盛況。
觀眾之多,口味自然相異。在這個混雜著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場合中,如何做到眾人都樂,元代人早已摸索出了一條路徑。
不管何時,開場總得熱鬧些,只不過在元朝他們更偏愛鼓吹。“天暝月上,鼓吹百十處,大吹大擂,十番饒鉢,動地翻天,雷轟鼎沸,呼叫不聞。”觀眾的情緒隨著這激昂的樂鼓聲已逐步沸騰,但歡騰只能維持一段時間,熱鬧興致過去便逐步過渡到平靜。“更定,鼓聲漸歇。絲管繁興,雜以歌唱。”此時是絲竹、笛子等柔緩型樂器的舞台,喜熱鬧的人群自然不會享受這咿咿呀呀的慢語,紛紛散去,留下的是大多是有閒情逸致的士大夫,他們攜眷下船戲水,不辜負這美好月色。
只是到此時,舞台上也只能見到吹拉彈唱者,名角遲遲未登場,他們在等什麼?
“二鼓人靜,悉屏管弦,洞簫一縷,哀澀清綿與肉相引。三鼓,月孤氣肅。人皆寂寥。不雜蚊虻,一夫登場,高坐石上,不簫不拍,聲出如絲,裂石穿雲。一字一刻。”他們在等深夜伴隨著的寧靜,在等趣味相投的高雅聽眾,在等專注於自我嗓音的時刻。夜色正濃,觀眾酒意正酣,一曲《遊園驚夢》緩緩流出。台上的演員離開了樂器相襯,真本事盡情展露,台下的觀眾似醉非醉,竪起耳朵直享這天籟之音,天時地利人和,身處此等情境才是真享受吶!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