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十年前的那場震動全世界的金融海嘯風暴之後,美國汽車業藉著政府的大量金援,終於撐了下來,它們現在的狀況比之前好很多,但是汽車業要面對的挑戰,恐怕將比在經濟大蕭條的谷底還要嚴峻。
為什麼呢?汽車產業正在面臨極大的壓力,它們要設計前所未有的車子,這個車子既可以用電池來充電,又要能夠負荷長途的車程,這輛車甚至還要能夠自己駕駛自己。此外,還有無數的外來者角逐著底特律汽車工業的寶座。
特斯拉的電動車拉高了電動車的門檻。儘管特斯拉的銷售量仍是整體汽車產業的小眾,但是投資者都看好他的潛在價值。此外,Uber、Lyft以及其他類似共乘服務都加深了人們其實不需要買車的想法。上週剛公開上市的Lyft,其IPO的價值幾乎是通用汽車市價的一半,差別在Lyft甚至還沒開始獲利。預計今年將要公開上市的Uber,其公開上市的價格想必會更高。
加上越來越多口袋很深的科技公司也投資鉅資在研發汽車上。像是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已經研發自駕車Waymo,目前已經進入實體馬路測試階段。Apple以及亞馬遜最近都大舉買下研發電動小貨車公司的持股,準備進軍這一產業。這三間公司是目前全世界最有價值的大公司,它們的行動,只是越加矮化傳統汽車業未來的成功。
另外,消費者對車子的需求越來越高,汽車產業必須花更多錢投資在新科技上,諷刺的是,它們也不知道這些投資在未來會不會回本。
未來迎合瞬息萬變的未來市場,今日的汽車工業即便沒有過去財務壓力,他們也正在獲利,但因為科技與競爭壓力,傳統汽車工業都在做大刀闊斧的變革。它們縮減成本、它們努力與其他公司結盟,它們在為未來做準備。
像是通用汽車它們打算關掉美國的工廠,預計一年可節省60億美元。同時,通用汽車把金錢投資在電動車、自駕車與共享汽車平台上,稱為Maven。福特汽車也在做類似的革新。福斯汽車正與福特汽車合作,一起發展電動與自駕車。
雖然通用汽車表示他們未來即便無法靠[賣]車子獲利,也可以靠[賣乘車服務]獲利,雖然們也無法預知何時自駕車服務的市場會大到開始獲利。
這似乎也是整個汽車產業的問題。因為汽車產業們正投資億萬金錢在科技上,卻不知道他們的投資會不會成功,也不知道何時會成功,或是何時會開始獲利。我們也不知道最終獲勝者會是新進的科技公司,或是傳統的汽車產業。
產業分析師表示,情況看起來相當不明朗,我們不知道解決方案是什麼,或是誰有解決方案。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