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現今醫療技術不斷演進,許多新興技術能協助患者更有效治療疾病及精準手術。日前臺南市立安南醫院骨科以「3D 列印導引模型技術」進行頸椎後固定手術,先確認鋼釘位置,不僅加速手術流程,且更能安全避開神經與血管,降低手術危害。
頸椎骨折保守治療狀況差 手術方能有效改善
76 歲蔡女士因跌倒撞擊頸部,造成嚴重疼痛且活動困難,初次檢查發現為「頸椎第二節齒狀突骨折」,施以保守治療,使用頸圈固定頸部,但 3 個月後仍持續疼痛,後經由安南醫院骨科醫師許峻誠診治,發現骨折仍無癒合,須以頸椎後固定手術治療;施以 3D 列印導引模型技術,手術時間約 2 小時,術後疼痛大幅降低並於 4 天後順利出院,術後恢復狀況相當良好。
第 2 型頸椎骨折「不穩定」 未即時治療恐命危
許峻誠說明,蔡女士所發生的「頸椎齒狀突骨折」狀況可分為 3 種類型,其中第 1 型與第 3 型骨折為穩定型骨折,若無出現神經學症狀,可考慮採取保守治療;不過第 2 型骨折屬於「不穩定骨折」,保守治療效果不佳,若不即時治療,嚴重恐出現四肢癱瘓、呼吸困難等症狀,更可能有生命危險。
舊式鋼釘手術難 3D 建模大幅降低時間及出血
目前手術方式以鋼釘固定,不過難度高,由於打鋼釘的位置因為牽涉到頸動脈及脊髓,安全距離相當小,稍有不慎就容易大出血或傷害神經,也因此手術時間及出血量隨之上升。
所幸現今 3D 建模的發展與運用,協助手術進行;先以 3D 建模在手術前決定打鋼釘的位置,再使用 3D 列印技術建立打鋼釘導引模型,如此便可大幅降低手術時間及出血量,更安全進行手術,為患者帶來佳音。
【延伸閱讀】不到30歲就雄性禿 植髮機器人救回豐盛毛髮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42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