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鍾藝
如果你盯著寶寶的眼睛看,你會發現他們很少眨眼。成年人平均每分鐘眨眼15次,而新生兒和嬰兒眨眼的次數每分鐘只有幾次,有的寶寶甚至是每分鐘眨眼一次。
研究人員認為,在這個奇怪的小行為背後其實我們可以窺探到人類的大腦奧秘。眨眼是由大腦的多巴胺進行調節的,這是一種允許腦細胞進行交流的神經遞質。 因此,研究嬰兒眨眼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如何在人體的早期階段中運作。
研究表明,多巴胺與眨眼之間存在聯繫,因為影響多巴胺的條件或藥物也會改變眨眼率。部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就是由多巴胺過多引起病症,他們會更頻繁地眨眼。相反,由多巴胺觸發神經元死亡而引起的帕金森患者,眨眼次數就顯著減少。服用藥物可以提高多巴胺水平,從而讓眨眼率得以恢復。
同時,多巴胺也是其他身體功能的基礎,從運動行為到學習行為都會涉及。因此,嬰兒的眨眼率可能會揭示體內多巴胺系統的發展,甚至可能反映出嬰兒神經系統在某些方面的個體差異,來自紐約州立大學奧斯威戈分校的心理學教授Leigh Bacher表示。
眨眼的其中一個目的是讓眼部保持濕潤,所以研究人員猜測,小寶寶眨眼的次數比成年人少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的眼睛本身比較濕潤。另一個原因是,小寶寶剛出生不久,他們需要抓住每一秒鐘去獲取視覺信息。這一點在成年人中也有顯現——當我們特別專註於某件事情時,眨眼的次數就會減少。第三個原因,和多巴胺系統有關。一些研究員認為,嬰兒的多巴胺系統發育不完善,所以導致他們的眨眼率低。
Bacher和她的同事將通過觀測眨眼了解嬰兒的生理信息。在Bacher看來,與腦成像等其他醫學技術相比,觀測眨眼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措施,將更有利於進行人體實驗觀察。眨眼如果有可能成為多巴胺活性的衡量標準,那麼研究人員就能藉此預測人格、認知能力,以及和多巴胺相關的其他病症(例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帕金森症)。「為了能更好的應對未來可能會出現的疾病,在發育早期尋找標記物就變得尤為有價值。不過研究人員確實還有很多工作要做。」Bacher最後表示。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