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如何練習轉化煩惱
(台北訊)暢銷冠軍書作者王薀老師說面對煩惱就是:「接受、面對、處理」,如此才能真正看到煩惱的起源處,以及煩惱的所在。如此才能學習真正的放下,當然每個人在這過程中,心裡都會存有恐懼,而恐懼都是因為我們還沒看清楚自己的心
。 煩惱成苦,苦成沮喪、惆悵或者消沉或者傷害。但可堪玩味的是愛情通常都是在還沒被征服前,大家渴望追求;有的人追求到手了擁有愛情了,卻也不懂珍惜。人性是一個極其獨特的心理結構,充滿著各種欺罔與假象。
因此我們必需明白不論我們如何追求與執著,這些都注定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成幻影。所以當我們若如是想,我們竟然為了幻影而心苦一生時,就饒過自己也饒過別人。
所以,王薀老師說這世間被佛家稱為大幻境,「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顯教四處其實充滿著釋迦牟尼佛的「密意」。只要對眾生有益的都是妙法,何來顯密之分。
打破幻境的唯一方法是覺知,察覺微細的煩惱。 王薀老師也經常對學生說:經書提到「煩惱無邊誓願斷」,但我們可以先學習「煩惱無邊誓願轉」,利用煩惱的貪嗔癡,看著那個煩惱,運用那個境來「藉假修真」。 有學生問做善事也是執著嗎?善事做不完也會起煩惱心怎麼瓣?
王薀老師笑說,這是好的執著,至少先培養善念,累積久了,其實做不到的煩惱也消融在其中了。
王薀老師認為走向善念之路就是起修的開始,起修必須從入世,所以佛法不離世間覺。
王薀老師暢銷書《觀音—最具丈夫相的女性》以各種觀音相來一一對治人生各種境,以「丈夫相」為副題,也是提點現代人做任何事要有「氣魄」,何況要修行,更需要氣魄,大丈夫相,絕不能小鼻子小眼睛,這種人連一般人間事都做不好了,怎麼可能修行。
所以修行不談好高鶩遠的東西,修行就是老老實實先從本分本身開始起修,而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正向與善念,這是人生的根底。 王薀老師說,入世生活,一切問題,不能逃避。可以試著想如果沒有情執之苦過,又如何去了解什麼是情執,沒有愛過的人,怎會知道愛別離苦。
因而避隱山林的人,是無法在滾滾紅塵中人破煩惱苦痛的。 王薀老師的書都非常口語,平易近人,因為他認為佛法如果都在名相打轉而無法融入生活,或者只求個人修行,那是無益於現代人的。
王薀老師再次強調不怕覺遲,迎向新的一年,要時時刻刻提起正念,暗示自己,過去一切不留,不要擱淺在過去的無明情傷或者種種懊惱失去裡,那都是過去的幻覺之我了,我們應該利用這人間假境來修真心一如。文/鍾文音, 圖/拾慧文創出版提供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