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侯剛本 博士
由於接枝家庭多年來,總不見改善的親子關係,終於在妻子趁我端午節不在家時,把孩子活生生地拈出家門後,我便緊急處理安頓孩子的各項事宜。
話說孩子國中畢業9月開學後,本來也就將在離家25公里外的小鎮讀書;原本我是打算開學安排葳葳住校,後來為了善後這場家庭的風暴,也讓孩子的就學與居住更有品質,同時藉此機會教育讓葳葳明白:家本應是個幸福溫暖舒適自在的地方,而不是斯巴達繼母為了省水水電,一天到晚要他該回家時不准回家(我真心地覺得,這個極其小氣的女人大概瘋了);加上長年言語羞辱的精神虐待,終於把葳葳逼到心力交瘁,嚴重到醫生評估,已然可以達到具領身心障礙手冊的地步…….;當下第一時間的我,憤而向銀行評靠信用額度,貸一筆錢給葳葳在求學之地的化外之鄉,硬是買下一間父女棲身的簡居,暫離那畝成天精神緊繃且動輒得咎的優渥豪宅;同時也藉此分居之舉,幫我那小氣至極的太太,因著我連帶必須搬出照顧重病的葳葳,順便替他更多地省水省電省事省心。
話說這25公里外的化外之境,交通實在不甚方便。若要進城出城,往往都要比以前住在城裡,多花60-90分鐘的單趟車程;可想出個門一趟來回,也算是完成了一件舟車勞頓的每日日常。因此,如果可以的話,所有能在小鎮上辦妥搞定,諸如採買就醫這等大小瑣事,從此定居在這裡以後的我們,也就盡量不要動不動就出門。另外,尤其有時候要是選擇不開車出門,也都要掐準末班(約莫晚上十點)直奔化外小境的擁擠巴士回家。說它擁擠實在也是因為,所有為著各種緣由必須進城之人,多靠這班車才能安然地返家休憩。久而久之,我和孩子的生活作息,也就連帶著因為居住偏遠所致,必須學著適應另一種,有別以往詮釋時間與演繹空間的經驗重建。
說到這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化外之境,像極了荒漠裡的一畝綠洲。特別是從地圖上若要連結附近三個離它最近的城鎮,驅車正巧也都要付上將近25公里的交通代價。倒是搬來了以後才漸漸知道,原來這裡是許多城裡的人退休後,選擇搬遷入住的慢活首選。說真的,這裡的步調慢到真的有一種,好像在過退休生活的恬然感受。殊不知人在三少四壯之際,為著五斗米折斷腰際如我,此時竟然為現下當前的生活節奏,油生籌算提早退休淡出江湖,好好修養身心簡單度日的遁世之夢。
自從被繼母掃地出門的葳葳,當爸爸選在25公里外就學的小鎮,乾脆為他安頓一個屬於「他的空間」。最近,我問他這段時間對於「家的感受」有沒有改辦:曾經那個有家歸不得的葳葳,先是嘆了口氣,然後便深切感慨地回答:
以前有家回不得,現在沒人趕我走。以前房子很大但沒溫暖,現在的房子很簡約但充滿溫暖…….
葳認為,只要一個家有溫暖,就算回家的路要多開25公里,他也覺得值得。關於這一點,爸爸的想法跟他一樣。
為了幫助孩子修復多年來從繼母而來的心靈傷害,乃致心中慢慢重建對家所產生正面的認同與感受;深深希望這個用200萬繳付的學費,能夠讓葳葳重創的身心,透過和爸爸重新胼手胝足建立起來的家,再度找回人對家的生命需要與怡然自在。至於與分居那人未來的關係或分或合,我先暫且懸擱交給時間。眼前的當務之急,則是專心全力地重建葳葳,讓他恢復健康,助他勇敢獨立!
圖:葳葳說,「有溫暖的地方,再簡陋的空間都是家。沒有溫暖的地方,就算再舒適豪華的居所,都不是家」。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