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 鍾藝
最近經歷了蠻多事,無論是自己還是朋友,我們的運氣都不太好。一邊在期盼著水逆儘快過去,一邊也在回頭看在這些倒霉事過後我們是不是都有了些許改變。
感觸很深的是對善良的定義。從小在耳邊縈繞的教誨,讓我們幾乎認為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善良的人,「不去害人」變成了大多數人心中對善良的定義和評判的標準。實際上,只有長大,或者說只有經歷了一些特別倒霉的事兒之後,才能懂什麼是什麼真正的善良,重新去審判自己的善良。
一位認識了很久的朋友,經歷了家人爭吵、情場失意、工作不順之後,情緒從低落到極點發展為「黑暗」到極點。放眼望去,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在往反方向發展,積極生活的動力似乎也找不到支點。其實我們都明白這些不順並不會長久,越是在艱難的時候越需要從內心裡面發出陽光。但他選擇了「恨」,恨身邊所有人,同事、家人、曾經的戀人。偏激的想法,自我的封鎖,他的這些改變著實讓人既惋惜又可嘆。誰都想不到曾經在學生時代積極向上,充滿光環的他,現在是這樣的狀態。那個每每遇到事情都能恰當而不失人情味去處理的人,在生活的考驗裡轟然倒下。
充滿煙火氣的生活果真是最大的考場,無論你過去在象牙塔里有怎樣的光彩,柴米油鹽才是煉金石。只有在生活裡摸爬滾打過,才能看到自己本性裡最真實的一面。
善良不僅僅是「我不害人」那麼簡單,它包含了人們太多的美好品德:對別人的寬容和善待、在逆境中不放棄的自我約束和堅持、對自我的反省、積極樂觀的處世態度,而這些並非是每一個人都能擁有,也不是人們自以為的與生俱來。
在電影《芳華》里,一句台詞引起很多人的共鳴:『一個始終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善良就像學識一樣,也需要家庭的傳承和自我的沉澱。如果我們在紛雜的生活中,切身感受過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人性醜惡和黑暗,還能保持拳拳初心,那才能說我們擁有真正的善良。
不禁想到,家長何種教育才是對孩子未來成長最有利的教育?我想,應該是教會他堅強和樂觀。在困難的時候不放棄自己的初心,在受挫的時候不放棄對美好的相信和期盼。心裡有光的人,才能不懼怕在黑暗中行進,才能不被黑暗吞噬。
善良不易,它的真意恰如羅曼羅蘭異筆下的解讀:『世界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明白生活的真相仍熱愛生活。』希望我們都能在人生的路上保有赤誠之心,明明知曉所有的陰暗,卻仍然對世界充滿愛意。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