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年輕人們!不要假設自己知道未來,該怎麼做就去做吧!

記者: Knowing
其他 | | 觀看數:0
【專欄】年輕人們!不要假設自己知道未來,該怎麼做就去做吧!

植劇場在台灣已形成一個品牌,我個人認為植劇場的存在有它很不一樣的含義,我們一直在思考台灣未來該怎麼辦?我們的未來在哪裡?從日流、韓流、陸流,很多人講文創,但文創是什麼?文創是產業嗎?我覺得植劇場開啟了一個想像,雖然台灣的東西沒有高成本大製作的背景條件,但植劇場創造出很細膩的刻畫,尤其在年輕一輩對於演技這件事的本身,在人與人之間掌握的細膩度是絲毫不輸給我們現在看到的所有「流」,這個細膩度的掌握是很庶民又接近人性的。

 

植劇場的戲劇沒有什麼古裝、穿越或是大場面,但他們擁有很好的劇本,從劇本根本性的模式以及新一代年輕演員對於表演的掌握,我看到了一些十分令人期待的可能性和未來性,在台灣這個領域,或許我們可以走出不是以大明星或是大古裝的概念來堆頭,而是以一個很好的劇本,很扎實的戲劇性張力與影響力來形成新的氛圍跟文創勢力,這樣子的東西在台灣我覺得算是走出來了,而且也證明它是有市場的。

 

我想對大家提出一些呼籲跟想法,一代人看一代人都有偏見,每一代的人年輕時都會被上一代擔心提醒過,我在我出版的書籍《觀念》中曾經談到,因為自己是WorkFace Taipei召集人的身份,時常會接觸到許多台灣新一代的創業家,在這個過程中漸漸發現他們做事的方式以及思維邏輯都和我在同齡時期的狀態相當不同。雖然不可否認我的擔憂,但後來發現這些年輕人即使面對困境或挑戰,依然昂首前進,所以我不禁反思:「讓內心擔憂的真正原因,是不是來自於我們這一代人的自負?」

 

其實每一代需要的東西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遲早有一天,不管是台灣或是任何地方的政治或經濟都會輪到九零後來掌權,這些人也就是我們現在口中所擔心的「年輕人」,所以其實真的沒什麼好擔心的,就像我看見這些新一代的演員所展現出來的樣貌和模式也跟過去的演員不太一樣,指的不是專業方面,而是他們擁有屬於自己的優勢與特色。

 

這之間沒有對錯,大家該有的應該是更多的包容,而我也鼓勵各個領域的年輕人們,不要假設自己知道未來,該怎麼做就去做吧!

 

植劇場演員徐鈞浩

 

植劇場的八部戲集數都不長,但故事都講得相當完整,一方面我覺得符合潮流,另一方面,他們在網路上的操作體現了滿多概念和元素,甚至還用很短的時間來培養這些職業演員,真的不容易。

 

但講真的,後續還是要持續有作品,千萬不能斷,我不是那個行業內的人,但我認為這必須有一個整合性的操作和完整的規劃,其實一個人會不會紅是靠機緣,但能不能持續下去就是各憑本事了。

 

很多事情都要回到基本面,演員靠著一張臉、一部戲,可能會被注意到,但是否能夠長期受到矚目的關鍵在於基本功、個人的涵養和特質、市場定位、後續可能性,演員能不能抓住一個世代的眼光,或是站穩在某一個定位,並且成就他為一個代表作而準備,這些細節都是不可輕忽的。

 

對於二十四位小Q演員的想法?

 

我不認識他們,但我透過《就想演戲! 位植劇場新秀的第一幕好戲》這本書中發現這些年輕演員非常言之有物,也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從字字句句當中,即使還沒有看過他們演的戲,都可以從文字裡面感受到他們對表演的想法及熱情。

 

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個品牌,而這些演員知道要怎麼讓大家認識他們,也充分了解自己的特質和優點,新的世代、新的演員出現了,我也看到了一些火苗在竄起,我們不能再說下一代沒有未來、世代青黃不接。

 

其實我以台灣新創社群召集人的身份來說,我覺得要讓大家自由的成長,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跟支持,不論斷、不批評,雖然未必能夠有所成就,但是這種欣賞和陪伴的支持力量,自然會讓他們自己走出一些出路,所以多給一些掌聲和鼓勵,我相信裡面有幾位很有可能會走向國際!

 

植劇場演員孫可芳

 

針對小Q們出道的階段,會有怎樣的建議?

 

我外行,我給出的建議不一定中肯也不見得有用,但我有一些想法,這幾年來,站上檯面的政治人物,他們都有共通的特點就是真實的做自己,因為大家已經厭倦了傳統的那一套,而且傳統的追星與包裝,大家其實也已經看多了,所以現在你越真實直接,大家就越喜歡。網際網路的特性加速了很多的傳播效益,也更容易被赤裸裸地評論或檢視,所以如果你越假掰反而越扣分,哪怕你不一定討所有人喜歡,只要你敢做自己,就會擁有欣賞你的族群!所以我覺得不用特別去模仿誰,就是做自己,你很真實的樣子呈現給大家看,會喜歡你的就是會喜歡你。

 

另一方面,每一種人訓練藝人的方式都會有自己的市場,但並不是每個地方都受用,台灣適合真真實實的模式與運作,這也會走出自己的受眾。

 

現在的造星工業跟五年前、十年前本質上是不變的,但做法跟概念上是可以變化的,而且操作的方式可以大幅度地變化。以前誰想過一個自媒體的影響力會超過一間報社?所以透過網路以及社群媒體的影響力,演員們可以更直接去面對喜歡、欣賞他的人,並進行互動。

 

台灣過去這五年到十年,整個造星工業是停頓的,所以植劇場給了我們希望,這二十四位小Q是台灣土生土長的演員,而我也從他們的訪談文字中看見他們對台灣戲劇的熱情,他們很想把許多在地的台灣故事講出來,雖然未來的事情還很難說,但我覺得這份心意是很難能可貴的。(採訪撰文:何渝婷)

 

想看24位小Q演員的心路歷程嗎?請支持《就想演戲》新媒體獨立出版: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6489

 

最後更新時間:2018-02-18 18:30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