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常識!關於地震避險最常見的兩個錯誤迷思

地方新聞 | | 觀看數:0
你不可不知的常識!關於地震避險最常見的兩個錯誤迷思

(資料、照片提供:蔡宗翰、NHK避難包)

       2018年2月6日的花蓮地震,正好發生在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的兩周年,不但震倒了2棟大樓外,還造成17人罹難,200餘人受傷的災情,而同處於地震頻繁地區的日本,人們已經養成了準備「緊急避難包」的習慣,這一項從日本紅到台灣的商品「地震防災包」,可以受困在瓦礫堆中維持生命的神物,已經成為現在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另外,常常聽到大家說,地震來的時候,要記得先開大門再找掩蔽,不然如果門框變形的話,就會造成受困在屋內的狀況,因為大家的口耳相傳,已經成為一個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地震時先打開大門,不然門變形會逃不出去!」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子嗎?其實這2項都是大家常見的地震錯誤迷思。

588284

       事實上無論是台灣、美國、日本、紐西蘭的國家官方防災機關,都主張地震發生時應立刻找掩蔽,根據消防署統計,會致使門框變形的地震震度,至少約在5級以上,同時這個震度也是地震「造成傷亡」的開始,而造成傷亡的主因有二個,一個是被掉落物品砸中,另一個則是移動中因摔倒或碰撞而受傷,所以當你嘗試著在地震時,去開門的過程中,會先讓自己暴露在高危險的環境中,而且如果沒有嚴重到房屋倒塌的情形,縱使真的因為門框變形打不開,而被受困於屋內,也不會有立即生命安全上的顧慮,另外,開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逃出建築物外,所以表示所有通往戶外的門,都要全數開啟才有用,現在建築物多為大樓,假設住在二樓以上的住戶,除了自家的大門外,還必須下樓將一樓的「大門」也打開,在地震發生瞬間的幾秒內要完成,實際上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在地震的情況下,要移動如此長的距離,去面對更多被掉落物擊中的危險,顯然是相當不合理的事,因此地震發生的時候,第一個動作是找尋掩蔽,避免移動是基本原則,等到地震稍歇後,再去做後續開門及關電源的動作,這才是真正保命的守則。

588285

       而緊急避難包(地震防災包)是家家戶戶在面對地震災害,都應該做的一項事前準備,但事實上緊急避難包,並不是在人被瓦礫活埋受困時,支撐、維持生命所使用的工具,就剛剛所提到的,當地震發生的時候,首要原則就是立即就地避難,因此當下絕對沒有去拿緊急避難包的時間,而且無論建築物是否發生倒塌的情形,我們無法確認緊急避難包剛好就在我們手邊可及之處,所以,緊急避難包真正使用的時機,是在地震結束之後,當我們發現建築物有嚴重的結構損傷,必須離開到避難收容所時,提供暫時生活所使用的,在同樣地震頻傳、防災意識極高的日本,家家戶戶都有準備避難包,備妥生活及延續生命所須的物品,而避難包中應該具備哪幾項物品?

588286

       根據NHK的報導指出,日本民眾認為防災包必備的十項物品包括:1、手電筒,2、飲用水,3、立即可食的口糧、罐頭等,4、備用電池,5、迷你收音機,6、現金,7、面紙、衛生紙,8、火柴、打火機,9、蠟燭、固態燃料,10、手套,除了可即時飲用的水和食物外,其中特別談到就是「手電筒」,手電筒除了放置於避難包外,也需要同步放置於床邊、或是家中定點,因為地震來臨時,家中各種傢俱可能到處散落、破損,加上停電,當下萬一無適當的照明,很可能衍生二次的意外。最後再次提醒大家,要修正這2項常見的地震錯誤迷思,當未來發生緊急情況時,才能做出真正保命的正確決定。


善耕雲端找公益,服務學習真Easy!
看更多文章
【更多請上公益媒合平台《善耕365公益媒合平台》官方網站;《善耕365公益媒合平台》粉絲團】

最後更新時間:2018-02-14 16:30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