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力出問題 淪為台勞為哪樁│理財周刊

記者: 理財周刊
名人觀點 | | 觀看數:0
競爭力出問題 淪為台勞為哪樁│理財周刊

76045

文/洪寶山

先來看幾個數字,台灣經濟成長率第三季為3.78%,明年預估3.51%,失業率十月為3.95%,2013年人均GDP為20952美元。這些數字有什麼意義呢?

2008年總統大選時,馬英九總統提出「六三三」願景:六,每年經濟成長率6%,三,失業率降到3%以下,另一個三則是2016年平均國民所得達三萬美元以上。和今年最新公布的數據相比,結果統統跳票!

近日選戰中,國民黨的文宣把矛頭指向民進黨在立法院的杯葛,以致讓服貿、貨貿無法過關,在中韓達成FTA共識後,台灣將成為亞細亞的孤兒,試問,真的是這樣嗎?台灣競爭力的失落是現在才開始的嗎?

檢視台灣的產業發展,過去因為仗著「進口替代」的優勢,以及全球景氣蓬勃發展的利基,台灣賺盡代工財,但,成也代工,敗也代工,隨著新興市場興起,台灣也被「進口替代」,隨著歐美經濟衰退,台灣出口成績也不再亮眼,接下來就是反映在每下愈況的GDP上,反映在十多年來衰退的薪資上。

近幾年智慧型手機是當紅炸子雞,現在全球市占排名卻大洗牌,諾基亞不見了,摩托羅拉消失了。

當然,台灣之光宏達電也是節節敗退,他們失去市場的原因是因為關稅嗎?零關稅後,宏達電就可以賣贏蘋果、搶過三星嗎?

所以,最終還是競爭力的問題,如果政府沒辦法認清此點,亡羊補牢加緊腳步因應,情況會比現在更糟。企業沒有競爭力,年輕人就沒有工作,屆時能走的一條路就是離開台灣,到有舞台的地方當「台勞」,而台勞也有等級之分,如果你是有競爭力的,到外地依舊是人才,可以獲得好的待遇,反之就只能賣出勞力,成為名副其實的「台勞」。

我一直認為,加強人民的理財能力是刻不容緩的事,為自己理財,或是成為「謀生能力」都極為重要。金融服務業也是台灣的強項,如果能多點創新,相信我們還是大有可為。而《理財周刊》責無旁貸,在這條路上與大家齊肩並行,共同打造理財大未來。

※理財周刊744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主文>再賺一波人民幣
◎封面故事>中國意外降息搶搭牛市快車再賺一波
◎發行人語>精理財免成台勞
◎理財我最大>養成說話煉金術 滷味小販王東明搖身為超級講師
◎產業追蹤>黃金投資揭密!現在是進場好時機嗎?
◎台股棋手>鴻海在台投資2千億 對抗中國機器人大軍
◎房市冰河期>代銷業的好日子,過去了!從「守株待兔」到「主動出擊」
◎台股捷報>民生消費概念 布局14xx、新麥及寶成
◎多空大師吳金潮>修大戶條款是利多 但慎防道瓊拉回
◎權證精選>選後表態 留意傳產、陸股ETF
◎他山之石>安倍三箭,強弩之末 消費稅將日本經濟打回原形

 

【原文刊載於《理財周刊》744期,更多精采內容請上《理財周刊》官方網站;《理財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最後更新時間:2015-02-05 13:20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